淮生: 让民主早日走出论坛,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写给五周岁的《民主论坛》──

淮生

标签:

【大纪元7月6日讯】在一年多前,我还不知道世界有一个《民主论坛》。认识它,非常偶然:那时候,我在国内网站,发表一些反映中国农民生活苦难的系列文章《农夫的呼号》。后来,有一个在意我文章的网友,把这些“呼号”从国内的《新华论坛》转贴到海外的《罕见奇谈》;之后,洪哲胜先生在这里看到了,联系我,希望能在《民主论坛》的通讯上登载这个系列。由于我缺乏登陆海外网站的技术手段,就连这个消息都是那个网友转告我的。就这样,我才认识了《民主论坛》。正是借助论坛这个平台,我这个农夫的声音才得以首次传到了海外。

认识《民主论坛》一年多来,和很多的大陆读者对它的认知情况一样:《民主论坛》似乎不只是一个网址(因为如果没有掌握相当的代理器使用技巧是踏不上来的),还有一个准时投发到用户邮箱的电子刊物。我想从网刊这一角度作定位,简要谈谈《民主论坛》给读者带来些啥。

一、启蒙

我的兄弟杨明远说:中国在人的建设方面第一急迫的事,是对人民进行如何扮演公民角色的启蒙;而启蒙,他解释是“其核心就是让人们明白自己的真正利益,并明白怎样争取和保护自己的利益”;同时,“高等教育出来的人,包括整个知识界”也是亟待启蒙的。李慎之先生也说,很想去中学做“公民课教员”,意思是说,中国稀缺民权的启蒙者。他们都明确地指出,对民众而言,启蒙很重要。

这么一说,让我恍然大悟:一直以来,我不是在接受《民主论坛》对我的启蒙吗?如果说互联网是一所大学,那《民主论坛》就是一门教导公民权、选举制、宪政制、人文知识的学科呀!在这里,能够读到那么多的名家倾心撰写的启蒙文章,回想起来,真乃幸事也!

二、真象

一些新闻事件发生后,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包括国际社会、华人社会在内的媒体,在进行大量报导的时候,国内媒体却只字不提,“舆论喉舌”莫名其妙地卡住了。例如,唐元隽奔台事件、杨建利事件、天安门母亲、方觉事件等等。论坛在这时候,大量转载海外华文媒体报道、各界评论,给读者提供多种来源、全方位的消息。在信息遭受蓄意封锁的这个时刻,论坛提供以真象,非常重要。当然,对我而言,有时也会由于论坛的新资讯更新太快,以至于阅读速度跟不上资讯的发布速度,陷入一种紧迫、焦虑的状态之中。

论坛所如此传递的资讯,让人能“兼听则明”,能更清楚认识到:歪曲历史的不单是日本,中国更严重!我们近现代史教科书上所描述的一些英雄,颇有一些,实质上就是损害民族利益的罪犯。而一些真正为了拯救民族、增进民族福祉的人们,今天还在奔走呼号,还在狱中受难。“中华民族总是在亏待自己最优秀的儿子。”(茉莉女士评黄琦遭重判)这样心酸的话语在网刊里出现,直催得我心疼、落泪……

网刊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这些天在SARS落幕的日子,我总想:1960年代饿死3,000万同胞的灾难,在它发生时如果有互联网多好!你看蒋彦永,通过网络发布消息让全世界知道:中国灾难正在由点到面地地散播、在吞噬着同胞的生命。于是,在世人的注目下,为遏制灾难,一切的资源、人力都调动起来了。大陆死亡人数在300多位时被遏制住了。蒋医生在世人的注目下反倒更安全。那个惨绝人寰的3年,没有网络、没有可突破信息发布的传统屏障,世界无法知道:中国正在发生着平均每天饿死3万人的恐怖事件。而在饥荒接近尾声时,一个和蒋医生同样耿直的汉子──杨伟名──,只是在“形势感怀”时说了“生产凋零代替了五谷丰登,饥饿代替了丰衣足食”几句实话,就在君王、在国家机器的威逼下、在世界人民无法知晓的情况下,孤单死去。

我总想:如果有互联网、人们不难突破暴君一手遮天的信息控制,而我们就不至于饿死3,000万位同胞!

互联网,使一些强权封锁真象的图谋破产,使黑幕里射进阳光,使习惯黑箱操作者不敢那么明目张胆、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互联网属于光明、属于自由;所以,无论《民主论坛》,或者别的依附于互联网的网刊,只要把自己的内容做好,它便会有无穷的辐射力,无可阻挡地穿透地球、穿透人心、穿透谎言、穿透黑幕!

愿忙碌的洪哲胜先生保重身体;祝5岁的《民主论坛》生日快乐、并一路走好;让民主早日走出论坛、走进中国;让民主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转自《民主论坛》(asiademo.org)(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曾钰成变脸呼吁港府修订反颠覆案
寒山:香港为大陆领航
贝鲁斯柯尼向施若德道歉结束失言风波
布希将于七日启程访问非洲五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