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制度的见证(一)

曾仁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

曾仁全

标签:

【大纪元2月27日讯】十年来,从大都市到中小城市,中国的城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那一处处曲迳通幽、花坛景簇的广场,那一座座飞檐走壁、巧夺天工的立交桥、那玲珑剔透、玉斧神工般的人造景点、那从深山野林中移植而来的参天大树,那鳞次栉比、亮如白昼的莹红灯,点缀着城市的繁荣,同时也是这个制度下的官员穷奢极侈的记录。

一、 朝令夕改的城市规划是官员冠冕堂皇敛财的最佳途径

近十年来,劳民伤财的装饰性手段刻意地创造出城市的花样,大小城市都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城市建设更新,几年前才换的路灯,新一届领导人上任后,认为是“过时了”,拆走换新,一座座花数千万元建筑的钢质立交桥,当年说它是“一条靓丽的风景线,”领导者出国转一圈后,回来后就宣布拆除,重建赶时髦的“转盘式交通广场”;路边的马路牙子,原来是混凝土的,后来觉得瓷砖的好,长官一声令下,换上了白瓷砖的了,看到别处又流行花岗石的,官员们一时兴起,心血来潮也跟着换上花岗石的;一些商业街改造了不到二年,对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官员来说,到外地学了“样板”后回来就宣布“落后”了,于是一声令下,推倒了重建,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是如此,上天文数字的纳税人的钱在官员手里打了一个又一个水漂。

好大喜功、追赶时髦是官员们从政的一大乐趣,但其险恶用心也是显而易见的,只有不断的更新改造搞承包工程,才能从中获利,大捞好处。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用道”。

二、 随意性的制度培养了无数个随意性的官员,道路“开膛破肚”无穷期

缺少监督和制约是这个制度的普遍现象。“错了再来”是官员们游戏于官场的政治理念。城市建设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道路开挖已成家常便饭,今天这个部门要埋电线,挖开道路开始施工,明天又一个部门要走水管,再挖开了施工。动不动就开膛破肚,石料土块堆积如山,车辆堵塞司空见惯,市民怨声载道,骂声不绝。

城市发展、旧城改造、居民增加、管线更新是西方一些城市常见的现象,而且在早期规划中就要“留有余地”,不是想到哪里就搞到哪里,但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普遍缺少这种长远规划,像开“拉链”一样时常开挖,只要与管城建的政府要员“走通了关系”,申请就能得到批复,因此,城建等部门都把这种开挖当成一种“业务”,把“审批”开挖当成一种捞取管理费的手段。

三、 房地产推动了泡沫经济的增长,繁华后面是一个一个的陷阱

翻开城市的报纸,首先映入眼帘、“闪亮登场”的是整版整版开发商的推销广告,一处又一处不同题目的楼盘。在一些中级城市,从标示图中可以看出,这个城市整个就是一个大工地,密密麻麻的布点让人眼晕,有的城市GDP中有近四成来自于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项目占50、5%以上,然而,表面的繁荣后面蕴藏着危机四伏。大量空壳楼都闲置了多年,里面既无人办工,也无任何商业活动。而一些已开业的商业设施,按城市人口要求的标准、人均1平方米计算,比巴黎的人均商业面积还要多,其直接后果是:百货商店毛利率直线下降,恶性竞争此起彼伏,偌大一个商场,顾客寥若晨星,生意惨淡,难以支撑,歇业者或倒闭者屡见不鲜。别墅和商品住宅楼大量空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还在继续整条街整条街的搞动迁,继续抛出大量的地块供给地产商开发。

四、 挖山毁林的目的是把大树“请进城”,“绿化”了城市,荒了山林

以前,很多城市以小草绿化而名噪一进,但近十年来风云突变,大大小小的城市以栽大树、栽名树而争相攀比,从风景园区到依山旁水的林荫道,到处都是从深山老林中请进的百日红、香樟、银杏、雪松,等名树,更有将千年古松、百年对接树等国家保护的树种移栽进机关院落或别墅山庄。一时间,从深山老林到城市繁华的都市,从开挖到销售形成了一条龙的队伍,山林一片狼籍,城市风光无限,没有多少人对这种生态破坏发生争议。城市人的享受似乎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那些过惯了清贫、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名树异卉,笑傲在制度腐败的城市里,树体上满目疮痍记录着山林中昨天的贫穷与落后。

有了不完善的制度,就有登峰造极的腐败,一个个城市的繁荣与奢华,是建立在农民收入的下降、工人下岗没有福利保障之上的,官员们的糜烂与奢侈后面是无数的弱势群体的呐喊与呻吟。

2004年2月26日于广州
大纪元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专栏】曾仁全:星星之火 可以潦原
【专栏】曾仁全:向胡主席温总理诉说
曾仁全:税务机构改革 朱镕基政策败笔之一
曾仁全:金融风暴的负担转嫁 朱镕基政策败笔之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