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王敬之:“洋鬼”不那么好唬了

王敬之

标签:

【大纪元6月22日讯】一年前,投下了亿万巨资拍摄的中国的〈英雄〉国产片,角逐奥斯卡金像奖落选,国人颇有为之扼腕者,颇多惨遭滑铁卢之叹。依我愚见,这个滑铁卢不惨,败得好,败得对,我为奥斯卡喝采,我向评奖的洋人致敬。这一事件,应启发吾人更深入而全面的思索。

近两百年来,大中华遭到东方和西方的鬼子节节入侵,鬼子占着船坚炮利的便宜,几乎如入无人之境。千千万万炎黄子孙一时被吓昏、被蒙呆了,急切中谋求保国图强,于是产生了种种庙堂国策及市井俗谚。“全盘西化”这一正经八板之说于焉而兴,“唬洋人”这套俚俗作风也于焉而脍炙人口。

正如“全盘西化”这一荒唐观点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不是无风起浪,“唬洋人”这一俗谚和习惯也有其现实根源而非空谷来风。揆诸现实,洋鬼子,无论东鬼或西鬼,哪一个有像中华这样悠久不断的文化?暴发新户不缺乏欺老凌弱的蛮力,若较量见识能耐当然比不上见多识广的老练斲轮手。说来有点凄惨,百年来的中华民族基本上就靠着这些谬论谬说在混日子。庙堂政治是轮番推出各式各样的“主义”,把各种主义视作救国之道,而且狂喊“唯有某某主义可以救中国”,救到现在已经奄奄一息了,还在诉求主义!这是庙堂之蠢,留待庙堂去考虑,本文不论。

本文要论的是“唬洋人”。前已言之,洋人易唬,盖其历史短而见识少也。但历史自然而然在延长,见识可以不断增加,洋人也会与时俱进。吃一堑长一智,本是人类的通则。举例而言,百年之前,洋人普遍以为中国菜式内的美味是“杂萃”,现今你到中餐馆去看看吧,菜单上列有“杂萃”的几希,大多标榜正宗的京菜、粤菜、以及什么川湘特色、维扬风味等等。而且也真的是靠着正宗的货色,才能成功。谁若因循旧见,故步自封,失败了是活该。〈英雄〉一片去角逐奥斯卡奖,恰如妄想在今日之世把“杂萃”拿到宴会上去炫耀一样,自不量力,自取其辱。也许百年以前,投下巨资,靠这华而不实的色彩和场面足可把洋人唬得一愣一愣,现在可不行了,也得要有些内容和意境。完全不合理的东西,谁也罩不住。

〈英雄〉的要害在于推崇秦始皇。要把独夫民贼捧为英雄,现今之世难矣哉。但这不能苛责影片的编导。近世以来,吹捧秦皇之风始自庙堂和学界,流毒无穷。时至今日,即使号称开明的人士,开口动辄“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年的封建专制如何如何”,也是这种流毒的推波助澜。这是闭眼不看历史真相的瞎说。两千年来,神州大地上像秦始皇这类人物屈指可数,加上隋炀帝和毛泽东,数不满一巴掌。何况,两千年中并不都是暴虐专政。且不论“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盛世,即使在那些改朝换代的衰乱之世以外的平庸君主的年月里,也都是自给自足的地方自治,朝廷派来的父母官按常规应经过三考选拔,其治绩必须倚靠地方评议。总之,今天必须如实客观而详尽地考察一切事物,而不能笼统地否定某种制度或笼统地肯定某个人物。不过,千古暴君,只能彻底否定,没有翻身余地。

洋人在进步,中国人有没有长进?

(大纪元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专栏】王敬之:为“中国特色”找实例
【专栏】王敬之:毒根何在?
【六四征文】王敬之:“六四”必流芳千古
【专栏】王敬之:昧于大义 苛于琐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