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外的有机分子有可能形成地球生命起源

标签:

【大纪元8月2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韦枢台北26日电)太阳系外的有机分子有可能是地球生命的起源。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筹备处主任郭新利用红外线光谱技术研究发现,有机分子在太阳系外合成星尘后喷入星际介质中,可能落在地球上,扮演地球生命起源重要角色,这项发现刊登于今天出刊的NATURE期刊上。

中研院今天公布这项好消息,郭新运用红外线光谱技术说明恒星中迅速发生化学合成。藉由比较恒星演化后期各阶段(红巨星、原行星状星云与行星状星云)的红外线光谱,发现具有脂肪族结构的有机小分子仅需数千年时间便能演化成复杂的芳香族大分子。

这些有机分子在太阳系外合成星尘后喷入星际介质中,最后有些很可能落在地球上,于是形成了地球的起源,而且生命可能存在于银河系中。

中研院表示,自从1953年米勒-尤里实验(Miller-Urey experiment)发表以来,大多数科学家均相信生命起源于地球。在早期的特殊环境下,地球上的甲烷、氢、氨等无机分子自行合成了糖和氨基酸等有机分子,这些有机分子便构成今日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的基础。

在今天出版的最新一期英国期刊 (Nature)中,郭新发表文章概述近代红外线太空望远镜取得的证据,显示年老的恒星能够形成复杂的有机分子。目前在陨石及行星间微粒中也发现这些恒星物质,证实早期太阳系中即存在来自远方恒星的有机物质。

中研院指出,郭新借着比较恒星演化后期各阶段的红外线光谱,发现具有脂肪族结构的有机小分子仅需数千年时间便能演化成复杂的芳香族大分子。而恒星演化各阶段不同的红外线光谱,便是恒星中发生化学合成的最直接证据。

有机分子在太阳系外合成星尘后喷入星际介质中,最后有些很可能落在地球上。科学家对采集到的陨石与太空中的行星间微粒进行同位素分析发现,有直接证据显示这些星尘是先进入早期的太阳系中,然后才抵达地球表面。

这项发现表示早期地球上即有外来的复杂有机分子,地球生命的发展可能比过去所想的容易,显示太阳系外合成的有机分子,对地球生命起源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生命可能普遍存在于本银河系中。郭新教授现任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兼筹备处主任。擅长红外线及太空天文学,他有两本近作“行星状星云的起源与演化” (The Originand Evolution of Planetary Nebulae)及“星空蝴蝶” (Cosmic Butterflies)均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关新闻
航行七年后 卡西尼太空船开始探测土星
“卡西尼”号探测船进入土星轨道
卡西尼太空船抵土星轨道传回土星光环照片
航行七年后  卡西尼太空船开始探测土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