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隽:想念祖国

──与宾雁先生一面之交

唐元隽

人气 5
标签:

【大纪元12月13日讯】祖国是什么?是一个夹杂着一片记忆的符号,蕴藏着多少爱恨情仇?它总是流亡者斩不断的情思。去国的人往往带着难言的伤痛,想寻回那失落已久的做人的尊严。但回返的路也注定艰深难测,有时几无可能。刘宾雁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思念自己的祖国终不能如愿的老人。

其实,他如果向中共权势者做一点“妥协”,未尝不能实现回国的夙愿。但他不愿低下高贵的头颅,放弃做人的原则。虽然客死他乡,但他至死保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傲然挺立的独立风骨。他的灵魂是自由的。他的精神风貌早已在中国,存在于无数读者的心中。

我同宾雁先生通过2次电话,见过一次面,可谓一面之交。我出国那年,他已经身患重病。我住的纽约州和他居住的新泽西州毗邻,不远也不近。可惜,由于道路不熟,始终未找到合适机会去直接探望他。

但我通过电话向他表达了敬佩之情。2003年第一次通话时间较长,里面传来他浑厚的声音。老人已知道我的出逃经过,他饶有兴趣地询问国内的情况。我把近年来个人经历和在外奔波所得一些见闻向他做了介绍。隔年春天有第2次通话,但时间较短,除了关切问候他的健康,记得他问我英文程度如何,并勉励我多学习一些东西,以后回国会有用处。看得出来,他的全部思考都和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拳拳之心、思乡之切。

今年初,恰逢宾雁先生80寿辰,一些朋友准备为他祝寿,我同著名作家、主办人郑义先生取得了联系。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个俱乐部内,第一次见到他。我同别的参加者一样,拿着一本《不死的流亡者》,请他签名。他在书的扉页上写道:“元隽,同乡会在异乡,相信有一天欢聚于长春──我的出生地。”由于人多,我们只简单的聊了几句,临走时匆匆道别,以期再会。未曾想到这竟成永别。

我同宾雁先生虽只一面之交,但他的名字却是我早已熟知的。和许多同时代的人一样,我最初是读了他的《人妖之间》、《第二种忠诚》等一些作品,开始了解他的。报告文学是那个时代的重要文学形式,而他正是首开风气者。他写作了大量关心中国下层民众疾苦、揭露社会黑暗的文学作品,也因此受到中共顽固派的整肃。这一过程中,宾雁先生表现出崇高的理想追求和道德勇气,赢得多数中国人的同情和敬仰。他即使在国外也没有停止为中国的变革呼吁呐喊。“6.4”以后,中共禁止在美国讲学的刘宾雁回国,他也为争取回国权力经历17年不懈的努力,但终未如愿。

宾雁先生是一个毕生追求真实、维护讲真话的权力的人;因为他面对的祖国是一个世风日下、充满虚假和谎言的的国度。要想改变这一切,这就决定了他的人格构成,它必然是理想主义加上鲜明的是非观──良知。80年代后期中国知识份子要求变革和促进思想解放的思潮,说到底都是追求真实的行动。其实我们也知道,一个社会进步的基础,往往离不开人天性中那些善意和淳朴的东西──诚实的品质。

作为“中国的良心”的刘宾雁,他晚年远比文学成就更为可贵的追求和坚持,是要回到祖国面向他的父老乡亲,传播自由的理念。中共也看到这一点,所以阻止他回国。毫无疑问,宾雁先生想念的祖国,是1个拥有人的尊严、自由的中国。这是他的灵魂之乡。他的理想一定会在后来者的手中得到实现。

转自《民主论坛》(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热点互动  唐元隽谈中国监狱亲身经历(二)
唐元隽:太原作家师涛被捕
张耀杰:我的朋友师涛
逃出中国--采访唐元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