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力宇:为民主牺牲自我──赵紫阳的生与死

杨力宇

标签:

【大纪元2月3日讯】同情民运牺牲自我

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始终坚持天安门民主运动为爱国运动,并非“动乱”,也坚持以和平、对话等手段来处理,遭受党内保守派及元老的强力反对。

为了同情民运,赵紫阳孤注一掷,牺牲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并换来终身软禁(其实是监禁)。中共对他不审不判,非法软禁十五年。

对一九八九年春的民运,赵紫阳当时如附和邓小平认定为“动乱”,并支持武力镇压,必然成为中共党政军最高领导人,“天下”必然掌握在其手中,不可能有江泽民的全面接班之安排。为了中国的民主化,赵紫阳放弃了一切,包括所有权位及其人身自由。

没有遗言只有遗产

在被软禁十五年后,赵紫阳终于获得“自由”──一月十七日清晨他平静地走了,没有遗言,但却留下了伟大的遗产:他为中国的民主运动建立了一个里程碑。他反对中共一党专政、镇压民运,主张政治开放及政治现代化──他的遗愿是中国不但需要现代化,也需要民主化,因而要求政经改革同步进行。

赵紫阳看清了世界民主化的洪流,但中共的强硬派却在“稳定压倒一切”的借口下,逆流而行,打倒赵紫阳,镇压学生,导致全球的谴责。

赵紫阳主政前后十年,前五年推动经改,发展经济,后五年政经改革并进,要求政治开放、党政分离、清除贪腐、依法行政,并制定政治改革的总体方案。一九八七年以后,赵紫阳认为,只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结合,中国才可能富强。

因此,一九八九年五月十六日赵紫阳与苏共领袖戈尔巴乔夫会谈时指出,中国为发展民主政治及清除贪腐,必须面对及提出多党制的问题──赵紫阳于十五年前即已看清中共一党专政及排斥反对党的严重问题。

中共压制评价及平反的呼吁

赵紫阳逝世后,家属在家中设置灵堂,供亲友及民众祭拜,中共现任领导人竟无一人前往致哀。在退休的领导人中,也只有田纪云(曾任赵的副总理)致送花圈。北京公安奉中共之命,在赵家寓所附近布置严密关卡,阻止亲朋好友及群众前往致祭。中共尚未为赵紫阳举行公祭,也未为赵紫阳平反及作出公正评价。

然而,海内外各方要求公正评价及平反赵紫阳的呼声却日益响亮。海外各地纷纷为赵紫阳举行追悼会。香港各界人士首先展开各种不同的悼念活动。在海外,大纽约地区的侨学界人士首先组成公祭筹委会(推举曾为赵筹划政改的陈一咨出任主委),并于一月二十二日举行公祭。当日暴风雪侵袭纽约,积雪高达一尺多,但仍然无法阻挡各界人士前往祭悼的热情。大会由陈一咨主祭,各界二十多位具有代表性的人士纷纷发表简短祭文,沉痛哀伤之情溢于言表。会场中央悬挂赵紫阳遗照,周围布满各界致送的鲜花,并悬挂赵紫阳主政时的政治秘书及被下狱多年的鲍彤的挽词:“紫阳千古”。

笔者代表筹委会宣读筹委起草的三点宣言,向全球各方人士发出:

一、要求中共当局撤销一切悼念赵紫阳活动的限制,立即召开追悼大会,公正评价赵紫阳,还赵清白,还历史公道。

二、海内外华人应共同努力,推动中国的政治改革,实现民主理想,完成赵紫阳的未竟事业。

三、希望赵紫阳家人节哀,相信正义必将得到伸张,赵紫阳的贡献必将永垂青史。

出席追悼会的人士一致鼓掌通过此一宣言,海外媒体均曾广泛报导。

现代化与政改并进

八○年代中期,笔者以海外学人身份曾两度应中国学术机构之邀,赴北京进行学术交流,交流结束后邀请单位安排笔者与赵紫阳谈话。笔者强调两岸和平交流之必要,并表达对中共对台武力威胁及外交孤立的关切。在改革方面,笔者希望中共从经改走向政改,从经济开放迈向政治开放。

赵紫阳针对两岸问题强调和平、交流之重要性,并无武力恫吓。至于改革开放,他的讲话透露他的中心主张:中国需要现代化,也需要政治改革。

中国民主化的前景

天安门民主运动转瞬将近十六年。邓小平一手培养、提携的改革巨人胡耀邦及赵紫阳,也被邓亲手摧毁,先后逝世。

中共党内两位力主民主改革的领袖的殒落,令人悲痛,中国民主化的前景究竟如何?

从短程来看,笔者是无比的悲观,十五年来,大陆的民主化甚少进展。然而,从长程来看,任何力量均无法阻挡民主化的世界洪流,中共的一党专政不可能永远持续。

──转自《争鸣》杂志2005年2月号(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不代表大纪元。

相关新闻
张伟国 :赵紫阳身后的影响力还会更大
封从德:赵紫阳--非暴力的象征
组图﹕纽西兰赵紫阳先生追悼会
三个北大学子由赵紫阳去世引发的争论 (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