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赵水安:推拿踩跷可治愈腕管综合症

赵水安

人气: 27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4日讯】腕管综合症是指手之正中神经,在手腕管内受到卡压所引起的手指麻木疼痛症状及感觉、运动神经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症候群。现代医学大多主张局部激素封闭,或手术松解正中神经,但弊多利少。作者采用推拿针灸治疗本病多年,总的来说效果很好,但很费力气,而且疗程长。自从三年前创用踩跷疗法后,对本病的治疗既轻松容易又效果卓著,实为最佳方案,免除患者手术之苦。

一、症状:

本病好发于中年妇女,及手工劳动者,发病缓慢,多见于单侧,初期主要为正中神经受到卡压症状,如患肢手桡侧三个半指头(姆、食、中指)有异样麻木、刺痛感觉,其中以食指最明显,其次是中指和无名指,少数病人可出现手指烧灼痛。严重者夜间加剧有时会突然痛醒,刺痛和灼痛可向手指末端放射,偶而可见逆走向向肘、肩部放射,故此常误诊为颈椎病。当工作后手温升高或操劳过久时会疼痛加重,甩动手指时即可缓解症状。

当天冷时患肢常有发冷、发疳、活动不利的情况。若长期不愈则逐渐出现手鱼际肉痿缩、麻痹及肌力减弱,拇指不能外展;神经相对应之掌、指皮肤感觉消失;还可看到手部正中神经皮肤支配区,出汗减少,皮肤干燥,表皮脱屑,指甲干脆,甚至患指出现溃疡等一系列神经营养功能障碍的病情。

二、病因病理:

腕管是一个骨与韧带所构成之纤维性隧道,由腕横韧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很像一座拱桥,掌面是腕横韧带(长、宽各2.5cm,厚0.1~0.5cm)横架于腕桡侧的舟状骨和大多角骨与腕尺侧之豌豆骨和钩骨之间。腕管系一缺乏弹性的骨与韧带纤维构成之隧道,管腔比较狭窄。正常情况下,腕管内屈指肌腱的活动不会妨碍正中神经。但当腕管内容之屈肌腱体积增大或腕管内间隙缩小时,如急性扭挫伤、慢性劳损或肌腱发生急慢性发炎变化时,如骨关节炎、骨质增生、骨折、脱位以及腕横韧带增厚等原因时,均可使腕管变窄,使正中神经受到卡压,引起腕管综合征。中医认为本病多为寒湿淫筋、风邪袭入或因跌挫劳损伤及肌骨,血瘀经络致使气血流通受阻所引起。

三、诊断:

本病可根据体征检查和如下试验来确诊:

1)叩击试验,轻叩手腕内侧即正中神经部位(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患侧正中神经分布的手指出现放射线性触电样刺痛。

2)屈腕试验,病人两肘搁在桌上,前臂与桌面垂直,两腕充分屈掌,此时正中神经被压在腕横韧带近侧缘上,40秒钟后,患手症状加剧,即为阳性。

X线检查:拍摄腕正、侧位片,观察局部有无其它骨性病变。

四、治疗:

治疗原则:着重在宜舒经通络、活血祛瘀。取穴则点按曲泽、内关、大陵、鱼际、劳宫、外关、阳溪、合谷等穴。

推拿踩跷法:

1)首先让病人坐在椅子上,医者一手扶患者前额,另一手用拿捏法在颈项后操作5-10分钟,并用操作拿捏法之手向前推挤颈项后方10-20次,左右手交替操作,以放松颈项肌肉,关节,神经和血管为度,这样可兼治由于颈神经跟卡压而因起手臂疼痛者,笔者认为每位患者都应作颈项推拿。

2)再让患者仰卧在软垫上,患肩下方再放一个枕头,医者用踩跷法由轻到重地踩按蹂动肩、肘、臂前方和后方的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囊,使其达到松软有弹性为度。如病人感觉巨痛,应减轻力度,并调节姿势。

3)让患者手臂伸直,手掌面上,掌下垫一软枕,掌上盖一布巾,医者用足跟由上而下推按患臂、患腕和手掌掌面,由轻而重,深沉有力而柔和,以病患能耐受为度,无须蛮力,以轻巧之力即可,操作推揉10分钟左右,不要伤及皮肤,使患处有松软和弹性感为宜。

五、注意事项:

1)患者需确诊为腕管综合症,治疗前排除其它骨性病变。
2)患部皮肤无损伤,切忌损伤皮肤或加重皮损。
3)患者年龄过大者易轻推轻踩,万万不可用力过度造成骨折。
4)患者可在治疗后湿热缚,或搽活络油,加快血循。
5)注意腕部锻炼而勿过度劳损。

*作者从事推拿踩跷临床和教学研究20余载,愈病无数,愿教授学徒,有爱好者可与之联系。
e-mail :shuianzhao@hotmail.com
Tell:0044-1242-703388
Address:42 Suffolk Rd,Cheltenham.UK. GL50 2AQ(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