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不识英语 今日SAT佼佼者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22日讯】美联社康州FAIRFIELD 4月20日报导,陈杰夫的目标是第一流的成绩,但不是满分。然而满分可能却是这位16岁的高三学生达到目的的途径。
约有300,000名学生参加了三月份SAT改版后的第一次考试。全美共有107名在新版考试中获得2400分的满分,康州有两名,杰夫就是其中之一。
康州的两名满分学生都就读于位于Wallingford的私立学校Choate Rosemary Hall。另一名学生是家住South Glastonbury的Kiran Pendri。
陈在数学上得了800分,在关键的阅读上得了800分,在新出的写作考试上也得了800分。旧版的SAT考试满分是1600,新加的写作考试将总分增加了800分。
陈对数学满分一点都不出奇,他12岁在Fairfield县中读7年级的时候就拿过满分。但在阅读和写作上拿满分,他还是有些意外。10年前他可是一句英语也不会说。
在陈6岁的时候,他们全家从中国搬到Birdgeport,2年后,搬来Fairfield。陈是家里的独子,他认为电视给他学英语帮了忙。
他说,“很多人都说电视对人不好,坏脑子,这样那样的。但是,如果你不会说某种语言,只要每天看上几个小时的电视,你很快就能学会了。”
陈的父亲家明(Jiaming)是图形设计师,他说他儿子学东西一直都很快,除此之外,跟别的孩子差不多。他的母亲杨莹(Ying Yang)是会计师。
陈杰夫并不觉得他的成绩有多了不起。
“我觉得我只是运气好。就那么回事。它只是个考试而已,会考试的人我想都会拿到好成绩的。”在SAT考试前,陈看了很多辅导资料,又做模拟考。他说他尽量用逻辑推理去解决问题,尽量一次做对。最大的挑战就是时间有限,特别是写作考试。
陈说“在25分钟内写完写好一篇文章很难,你得组织好你的思路。”
陈认为SAT是对来自不同学校不同背景的学生在阅读,数学和写作三方面进行评估的好方法。
他说“我不认为有什么考试能测试你成功的能力,但SAT也差不多了。”
陈说他最喜欢的是数学课,最难的也是数学课,有些解不了的难题,某天他可能就解出来了,让他欢喜。他不介意象高等物理,微观经济学,和多元微积分这类课程把他一天排得满满的。
几年前他的梦想是在扬基队打棒球,现在他更向往数学或经济领域的工作。去年暑假他在Greenwich的一家投资公司实习,开始对金融市场感兴趣,想为它建数学模型。他说他的最终目标是做他喜欢的事而且能让大家记得他的工作。
当陈不玩滑板或不沉溺于他的新嗜好校园高尔夫时,他活跃于他协助成立的学生投资俱乐部和学校的联邦挑战队。他也开始考虑上大学的事了,在他列的大学名单上有哈佛和耶鲁。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AT测试是美国大学录取中学生的重要依据,今年开始改革,从原来包含的两个部分扩展到三个部分 - 写作, 阅读和数学, 分数满分要求从1600分上升到2400分。
  • 新版大学入学考试(SAT) 新增了一项25分钟的短文写作及难度更高的数学试题﹐于今年3月12日首次推行,并以满分2400取代满分1600的旧版评分标准。全球约30万名学生参加了考试,有107人获得满分﹐比率是两千八百分之一。纽约地区二华裔学生取得满分﹐他们是家住长岛的王元蓉(Jenny Wang),以及住在皇后区杰克森高地的成隆。
  • 又一个学年即将开始,随之而来的是新课程、新想法、新的学术探险,以及崭新的挑战。其中一项挑战就是记笔记。学会如何记好笔记,无论对学生还是任何喜欢学习或从事研究的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 服务,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事,首先要学会“付出”来服务别人,自己才会更进步。
  • 我的情绪就如同海上的小船一般,载浮载沉。一下子万里无云、艳阳高照,一下子风吹雨打、雷电交加,脾气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来,也很快的烟消云散。最令我感到印象深刻,也最令我感到懊悔的一次争吵,是在国中二年级下学期时。
  • 在老屋的重生中我看到了跨越的勇气。跨越的勇气让我们可以突破自己去经历更多的美好。
  • “沉默是金”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词,也是一种行为处事的方式,原本是有着谨言慎行、多思考少辩解等等意思。但有些人理解错误,认为不管什么时候,保持沉默才是对的。这样的理解对吗?
  • 年假是拉近亲子关系好机会,顺便了解孩子上网及网路交友状况。如果孩子遇到网友怪怪要求,专家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加强数位素养,让孩子认识网路可能的安全警讯、风险,且对网友过分要求学会坚定说“不”,以及适时找身边大人求助。
  • 即使只是大自然中毫不起眼的小动物,也能创造出令人赞叹的伟大奇迹。
  • 生命总是变化多端,我们在面对预期外的结果时,往往倍感焦虑,但学习如何在沮丧失意之时,不失志、努力不懈,直到把能做的事都尽力完成,便不枉长久以来所投入的心力与时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