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授以停招研究生抗议招生制度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6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文华综合报道)6月24日北大著名法学教授贺卫方公开发表声明,质疑现行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把真正有潜力可堪造就的人才挡在了考试高墙之外,声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此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丹青也出于对招生体制的不满,提出辞职。

据北京晨报报导,贺卫方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中外法学》主编、北京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是我国法理学、法制史以及比较法学等领域的著名学者。24日他在学术批评网上发布了《关于本人暂停招收硕士生的声明——致北大法学院暨校研究生院负责同志的公开信》。信中他对北大入学考试淡化专业倾向,复试考生不懂专业常识的现象表示了强烈不满。

他说:“现行法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设计存在着相当严重的缺陷,考两张综合卷涵盖多达十门课程,这种打着对考生全面考查旗号的做法实际上产生的后果却是削弱了考试应有的专业偏向。尤其是法律史和法理学专业,这样的考法足以让那些爱好理论和历史、幷且对此已经有大量阅读(因而很可能’偏科’)的考生被卡在门外。”而通过初试的考生又不够专。今年参加法律史研究生复试的考生,连法律史的基本知识都难以回答,最终四个名额却只有一个过关。贺教授称,“这样的考试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很不公平的。 ” 为此贺教授决定:“自2006年起,不再招收法律史专业研究生”。

同时,贺教授也对保送制度提出了质疑,“保送生有两种,一种是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而保送”,这种“保送生过分偏向于应试型”,学问未必做得好。“还有一种保送生是学生干部、特长生”,贺教授认为,这是更不合理的保送。“这样出身的人很少有人能成为好的学者。”

与之相关的是今年3月下旬,国内众多媒体报道了清华大学著名美术家陈丹青教授对现行招生制度的愤慨。博士导师陈丹青连续四年无法招收到一名满意的学生,在众多投考他的学生中,有许多艺术气质、修养和专业成绩都很不错的学生,但他们因为政治和英语成绩不及格而落选,有的因为只差一分而与心爱的专业无缘,为此陈丹青十分愤慨,为何仅因政治,英语几分之差,就让很有专业天分的人饮恨终生呢?

陈丹青感到不合理和荒谬的还有那些充斥了“量化”、“管理”、“科学”、“科研”等等词汇的表格,不知它们和人文艺术的规律与本质有什么关系。正如他所深切感受到的,这些年我们的教学和科研中充满了虚假的“科学管理”精神和虚假的繁荣,好像什么事情一经量化就变成了科学,或者就有了科学性。

陈丹青说,现在人文艺术教育表面看似繁荣,什么扩招、创收、增加学科、重视论文等,但实则是退步,学生“有知识没文化”、“有技能没常识”、“有专业没思想”。他认为,现行的教育体制,很多是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幷没能真正培养出受教育者的基本科学素养。

关于辞职一事,陈丹青表示,他会将手里的工作处理完,把现有的研究生带完后再离开。据说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铁林曾以让贤院长的职位要请陈丹青加盟,陈却表示:“我离开的是这个体制,而不只是离开学校。”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徐友渔对此评论说,很多知识分子,其中包括担任学院院长、系主任职务的学者,他们谈到导致陈丹青“愤怒”的种种类似弊端,无不表示深恶痛绝,对问题的分析也可以说是鞭辟入里。但在慷慨激昂之后,他们中间似乎很少有人采取行动。相反,大多数人实际上还是照样做一切自己表示不屑的事。徐友渔呼吁说,我们也许不可能像陈丹青那麽鲜明地公开批评,但难道不可以多少为改变不合理的东西尽力?至少不要一面批评,一面却又支持和巩固,以致于使人真的认为,不合理的东西是根本不可动摇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重庆钢铁股价跌至1元 面临退市风险
宁夏一医院输液收座椅费 民:难道让人站着?
政商环境恶化 美德杰律所拟关闭在华业务
长江第1号洪水形成 中下游持续暴雨汛情严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