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人文天文并举 天人合一形与神俱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 ,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命题的核心内容在于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内经》从宏观角度论证了天、地、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如《素问‧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天元纪大论》称:“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认为天地之气是万物滋生的根本,合则化生万物,四时之气的变化对人产生影响。

《灵枢‧本神》说:“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此天德、地气即泛指阳光、空气,及适宜的气候水、土壤及其他人类生存所需的自然条件,认为人类作为宇宙万物之一,由天地阴阳之气交感合和而生。

故《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均明示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之阴阳消长盛衰相通应,具有同步变化之规律,而有著名的生气通天之论述。

人文属性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多方面,中医体质学作为中医独具特色的主要内容,重视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理念,并渗透融合于中医体质理论体系之中。

《素问‧异法方宜论》提出,因地势高下湿燥之不同,相应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饮食习惯对体质产生影响,而形成了东西南北中五方之人,其体质特征的不同,如东方为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故其民皆黑色而肉理疏松;南方低下水流归之,水多故土弱而雾露所聚,其民嗜酸食腐,故其民肉理致密色赤;西方为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气收引,其民居高陵而多风,食酥酪骨肉而人体脂肥;北方天地闭藏之域,其地高陵居,风寒凛冽,其民乐于野处而乳食,故多病于脏寒。

《素问‧五常政大论》提出:“化不可代,时不可违。”谓万物生化,不能以人力代之,四时之气的变化规律,亦不能随意违背。认为治疗疾病在于顺自然之道,协助而非替代人体调节机体的生化机能,不可违背四时阴阳之气的变化规律。王冰注:“夫生长收藏,各应四时之化,虽巧智者亦无能先时而致之,明非人力所及。……物既有之,人亦宜然。或言力必可致,而能代造化,违四时者,妄也。”

《素问‧八正神明论》强调:“因天时而调血气”追求“得时而调之”的调治原则和境界。喻昌《医门法律》批评治病不本四时,不审地宜,其错误在于不知“四时之气,各有所本,而逆其气也。”告诫凡治病,不察五方风气,服食居处,各不相同,一概施治,药不中窍,乃医者之过也。认为治疗必须“随五方风气,而异其法以宜民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宣导顺应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化作用与规律调摄养生的具体方法,并指出逆之则伤脏,会引起诸如寒变、疟疾、飧泄、痿厥等病变,酿患无穷。

《道德经》中多次使用“无为”一词,崇尚“无为之事”主张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为无为”顺应自然治理社会,并指出“恬惔为上”。该理念在中医体质理论和养生思想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盛之人“能冬不能夏”,阴盛之人“能夏不能冬”之阐述,提示体质差异的存在,是个体对自然生活环境、外界刺激的适应和反应状况各不相同的内在依据。

《内经》在对体质特征的分析阐述中,将性格、情志、心理特点等差异性的比较,作为区分不同体质的重要内容。如《灵枢‧通天》、《素问‧血气形志》、《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灵枢‧论勇》等,均将形体同心理并列观察描述,且强调情志因素对体质的重要影响。

尤为突出的是,《灵枢‧通天》对于阴阳和平之人心理特点描述,贯穿了“无为”、“恬惔”的核心理念。如经文所说:“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认为阴阳平和之正常人生活安静自处,性格和顺,从容稳重,举止大方,淡于名利,无所畏惧,无过分之喜,顺从事物自然发展规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将调摄精神纳入养生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提出“为无为之事,乐恬惔之能。”《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认为维持平静的心态,安闲清静,没有杂念,精神调畅精气内持,人体真气顺从,使致病邪气无从侵袭危害人体,提示精神调养在维持气机调畅,抗御邪气侵袭,保持机体健康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倡:“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明确形神共俱,即形神协调统一是健康长寿的前提条件。突出强调形、神的不可离析性,反映了形神合一,形与神俱之健康观。

法天则地,从容人事,治求中和,构成《内经》的治疗思想。《灵枢‧逆顺肥瘦》曰:“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认为中医理论的阐述,以及临床诊疗的使用过程中,宜了解天文,通识地理,明晓人事,才能全面理解医道本质,把握疾病变化规律。

故欲行医治病,使医道得以弘扬传承,应遵循《素问‧至着教论》所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吴瑭《温热条辨‧解儿难》亦云:“医也者,顺天应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真可谓本天人合一之思想,关注天地人之密切关系,突出形与神俱之理念,其人文特色贯穿于中医整体观并在实践中得以应用与发挥。

来源:http://www.ancc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