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乐活专题报导系列之五

德国推广生态建筑体现乐活主义 值得借镜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杨淑闵台北七日电)爱地球、重环保的乐活观念席卷全球,德国是最佳典范,发展出再生能源等环保科技产业、由公部门打造许多高科技、低耗能、与大自然共舞“生态建筑”。欧洲也规划推动“建筑护照”,评鉴每栋建筑耗能度,这些均值得台湾政府参考。

“生态建筑”是德国开发再生能源之外,配合整体环保政策的另一项新兴时髦产业。德国甚或其他欧盟国家生态建筑有专业标准,绝不是将省电灯泡、各种新建材拼凑一起,即可算数。

德国已立法订定“生态建筑”标准,分为“低耗能”、“被动式 (每人每年用不到五度电)”、“不释放温室气体”三种。其中,被动式不只住宅,住商大楼也有案例,第三种最新,难度最高,因为能源完全自己自足。

德国3L建筑事务所合伙人klaus TH. Luig曾访台数次,并到数所大学建筑系授课,帮助台湾年轻学子跟上全球最新建筑概念。他位在德国的事务所已落成数年,正是德国境内赫赫有名的生态建筑之一,名为“Office 2015”,有未来建筑之意。

他说,德国或欧美先进国家生态建筑与台湾推行的绿建筑全然不同;事实上,生态建筑必须同步做好物理导流原理、能源科技、建材科技、建筑规划、新建法及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等繁复要件之间的“整合”,既要适合屋主设定的使用用途、室内环境必须宜人,又不能污染、伤害大自然环境;深具哲理与生命力。

他与留德数年的逢甲大学土地管理系教授戴秀雄都强调,并不是将省电装置放在一起就叫生态建筑,机电工程师与建筑师间的虚心合作、专业整合,是生态建筑能否符合水准的重要关键。

参考德国境内的生态建筑案例,举凡公部门从联邦政府大楼、国会议员办公大楼、国会大厦、柏林车站、矿区废地利用的Mont-Cenis Herne、东柏林再生能源推广中心,以至于柏林市府官股民营最大房地产公司GSW,甚至商业大楼Main Tour等,都是政府推动下所产生的生态建筑示范案例。

德国政府规定公部门必须成为生态建筑示范先趋,这是德国环保政策之一环,让尚未全面推广的昂贵生态建筑,因此有了市场空间,所以能不断推陈出新。

分析德国多元化的生态建筑,几乎融合德国惯有的简约派工艺美学设计,让使用太阳能板等新科技或建法成为一种时尚,令人不自觉产生想跟上流行的心态。

数栋示范建筑都下挖数十或上百公尺,运用地窖恒温储存功能,保存可减低传统用电量的空调设备所需用水温度,或是运用“冷热交换器”科技仪器,维持水的冰凉或热度;然后依季节需求,将水输送到架设在每层楼天花板或埋在地下的管线内,借此达到空调效果。

这类科技设备减低房子耗能的同时,CO2排放量亦减少了;既为生态平衡尽一份力,并提高房屋的市场价值,利人利己。以国会大厦为例,现在一年产生的CO2低于一千公吨,对照一般建筑设备则是七千公吨。

除了德国及北欧等国推动生态建筑,欧洲规划推动“建筑护照”,委请专业人士组成团队,评鉴每一栋房子耗能情况,运用市场机制,促使民众自愿将房子朝向低耗能建筑改善,以免耗能高让房价下跌。

此外,近年来德国生态建筑已发展到海外市场,例如中国重金聘请德国生态建筑师到北京、重庆完成各式各样生态建筑,或作歌剧院、科学馆等。

反观台湾,原本也将有严格规范的德国生态建筑产生,身为欧盟指定评鉴建筑护照专业团队一员的KlausTH. Luig有点遗憾的说,尽管已有两次运用台湾地热的生态建筑案例,但最终合作不成;他仍希望善用台湾丰沛的地热,建造出减低建筑耗能度的示范案例,邀约台湾一起加入生态建筑国度之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