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广湘:是什么逼迫他们放弃高考

黄广湘

标签: ,

【大纪元3月28日讯】据3月22日《成都商报》报导,2006年3月14日,重庆市涪陵区招办公布的一条资讯引起了媒体的关注:2006年,该区参加高考报名的应届毕业生有4,296人,另有541名高三学生没有参加高考报名,占高三应届学生人数的10%以上!

报导说,在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下,对于绝大多数应届高三学生来说,“十年寒窗”就为那“一朝中榜”。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的学生临阵弃考?数量如此集中的弃考现象究竟说明了什么?依笔者观察,主要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目前大学收费太高,一部分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无法承受;二是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收入下降,人们对大学教育的投入与收入严重倒挂现象开始出现信心危机。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阶段大学费用支出,包含学费、住宿费等,所有开支平均每年在一万元以上,有的光学费就每年超过一万元。十年间,学费猛涨约20倍。而1994年至今,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四倍。从支付能力看,中国现阶段大学支出是世界最高的三倍以上!据安徽省城调队去年10月对某县子女教育费用支出调查的情况表明,目前城镇居民户均教育支出每年在5,510元左右,而一个大学生的年培养费则达到了13,690元。县城居民需要8.6年的收入,农村居民则需18年的收入,才能培养一名大学毕业生。

一个农村家庭用18年的收入去培养一个大学生,按照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如果这些大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的收回“投资”,那么“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大学才是合情合理的选择。而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据2月13日《天府早报》报导,由于大学生人数激增,谋求比去年更高起薪的许多大学毕业生可能会希望落空。不少招聘企业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开出的起薪在1,000元以下。业内人士认为,大学生毕业“低工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具体分析起来,如今的大学毕业生真有“贬值”的倾向。现在单纯靠出卖体力的民工一般每月工资能有600到800百元,技术工人每月可拿到1,000~1,200元。而现在大学本科生的月薪竟然跌破1,000元了,直接向农民工看齐,岂不怪哉?

一个家庭因为有人上大学就变得赤贫,甚至预支未来十数年的收入,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再加上大学生毕业“低工资时代的悄然来临”,更是雪上加霜。双重的“逼迫”,促使人们对上大学的价值产生怀疑,如今出现的“弃考”现象,就是这两种“合力”所催生,是“高投入与低产出”的必然结果。

然而,高等教育恰恰是改变弱势群体家庭境遇的希望之路。当世间耕夫与显贵对生活都抱有信心和希望,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时,那么这个社会才是和谐的,才是文明和进步的。而全民都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就是实现这一美好愿景的基础条件。

自从中国大学搞所谓的产业化以来,大学高收费乱收费问题一直成为众矢之的。每年从各种媒体上都能看到很多关于大学高收费或因缴不起高价学费而上不起学的报导,尤其在高考前后这种报导用“连篇累牍”来形容当不为过。一篇篇有理有据的报导,一个个因缴不起学费而不能上学的贫困生的现实事例,无不诉说着中国大学收费已经超过普通国民承受能力的事实!这些年来,几乎每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大众传媒,都在竭力呼吁全社会关注大学“扩招”和产业化;关注大学高收费、乱收费;关注贫困家庭的贫困学生。全国上下千千万万各阶层正直的有识之士,也都在奔走呼号,为疯涨的学费,为国家的教育大计……不是说“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吗?不是说“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科学发展”吗?既然大学学费问题关系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关系国家的教育大计,甚至关系民族的前途命运,那么政府就有义务关心、关注、干预大学的高收费乱收费问题,否则,政府亲民善民政策、理念的落实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看,针对目前大学高收费现象,政府有关部门只满足于每年发几个禁止乱收费的“红头文件”显然是不够的,而通过各种方式给公众一个正面的态度、意见和为民着想的对策才是最最紧要的。

笔者以为,解决目前大学教育的“高投入与低产出”现状有两条路可走。其一,解决公民教育负担过重。放缓盲目扩大教育产业化的范围和进程,压缩教育专案的审批和建设,控制教育成本;尽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逐步提高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使之达到国际平均水平,以降低家庭教育投入。其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改善就业结构,增加就业渠道,保障收入水平。同时采取得力措施,控制教住房、医疗等费用的增长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有效收入,增加富裕人口。

我曾经发问:“我们到底要穷到何时?”难道我们中华民族就永远不能实现藏富于民的夙愿吗?简单地想想看,一个农民家庭辛苦积累18年的财富,被一个孩子上一次大学即消耗殆尽,假如再加上住房和医疗等费用的开支,那么这个家庭必将长期负债或者破产。为什么老百姓手中刚积累一点财富,总会消耗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正常的生活资料中呢?我们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对我们现有的政策进行反思──当有一天大多数青年上不起大学,或者因为上大学“得不偿失”而不愿意上大学时,我们中华民族该如何立世?!

2006-03-27

转自《民主论坛》(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奇才受欢迎 中国名校招生“新招”迭出
多给孩子激励的话语
高、普考试卷 19题竟雷同
黄广湘:萨达姆是不用担心被割断喉管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