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精神病患不可怕 逃避医治才糟糕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3日讯】自由时报 文/韩青蓉

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谨慎、适当的追踪,及持续的医疗。 病人的症状以幻觉、错觉、妄想等为主,这些症状使病人对现实世界做出错误的判断与反应,照顾者如能从日常行为中观察到病人病情有不寻常的征兆,早日介入处理,可减少许多不必要的伤害。

临床经验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可能有五个阶段:

●判断能力减弱:开始时,病人的言词可能答非所问,思考不合逻辑,或有不合时宜的行为,例如大热天穿着很厚的衣服等。

●忧郁及退缩:原来很有兴趣的事,一点都提不起劲,也可能不理人、少出门、将自己关在房间、花很多时超处。

●焦虑及躁动:病人常表示心情很烦、坐立不安、想往外跑,照顾者为顾及他的安全,加以阻止,反而引起两人间的冲突。病人也常过分担心未发生的事,更增加情绪的浮动。

●睡眠障碍:病人可能日夜颠倒,白天蒙头大睡,晚上活动力特别强,屋内收音机开得很大声,引来邻居抗议。

●初期的精神病态:有的病人会觉得有人监视他,听到耳边有声音吵他,因而显现出混乱的行为,干扰日常生活。

研究指出,适当的药物对正性症状有一定的效果,在足够剂量下数天或数周后,大部分的幻觉、妄想可以有相当程度的缓解。

预防病人疾病复发,除了药物之外,照顾者扮演重要角色,为维持病人病情稳定,可参考以下做法:

●顺畅沟通及陪伴:病人要学习与疾病共处,其实是一件辛苦的事,照顾者如能适时与他沟通身体的不舒服,或陪伴度过困难时刻,对他与症状对抗有很大的助益。

●安排安全的环境:不规则的生活作息或生活压力,对疾病复发的影响很大,照顾者宜协助安排较有结构的生活,让病人有清楚的预期,可减轻生活中的压力。

●教导适当的情绪宣泄:有时即使规则服药,病人病情仍难免受到生活事件的影响,而有些许的变化,因此照顾者宜鼓励病人学习察觉自己的情绪波动,适时找到纾解方法,例如找人谈话、建立运动习惯等。

●协助紧急送医:当病人拒绝就医时,家属宜积极向外求援,可记录症状变化,与医疗人员沟通,设法引导病人服药。若病人症状严重时,建议与当地卫生所联系,请求附近医院精神科居家治疗团队协助就近访视,协助送医。

精神病人的疾病症状是可以处理的,病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未经处理的症状,病人身边的人宜敏感、同理心与他相处,拉他一把!(本文作者为中华民国社会工作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理事 )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