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把腐朽化神奇

【台湾生命力 】宜兰港边社区打造再生艺术家园

文/余丽珠 摄影/曾汉东
font print 人气: 44
【字号】    
   标签: tags:

在早期的生活里,酒瓶、木头、纸张等都是可以再利用的。社会型态转变后,今日的人们物质生活充裕,没有充分利用资源甚为可惜。宜兰县港边社区发挥地方特色,利用再生资源,透过巧思及创意,赋予废弃物新的生命,同时在过程中提升心灵层次,达到人文教育的功能。

资源共享 营造无尾港生态社区的远景

港边社区发展协会成立于1994年,初期以协助里办公室为主。2002年,港边社区与大藏建筑设计公司,共同提拟“无尾港生态社区”计划,以无尾港水鸟保护区周遭的6个聚落(港边社区为其一)进行整体规划,期望针对各聚落资源共享,共同经营社区生态产业。2003年4月,“无尾港生态社区联盟”成立,誓约将以无尾港湿地的永续利用为目标,一步一步,营造出无尾港生态社区的远景。

港边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林银河强调,现在经营的东西就是我们未来的生活型态。他说:“生态社区是未来必须要走的路,它得兼顾实质环境、社会及文化精神三大面向均衡发展,做到资源再利用、不伤害环境,让资源和环境继续保持,后代子孙不会因为我们这一代的过度使用资源而付出代价,可以过更简单、舒适的生活。”

尽心维护牵罟捕鱼及石板屋传统文化

林银河说:“构筑梦想是容易的,但是实现梦想唯有一步一脚印。在乡下地方要谈生态社区的理论很难,但是我们可以藉由做了某些事,让居民慢慢了解。”港边社区首先迈开脚步,积极朝向生态社区的目标前进。

再生艺品坊是社区居民的共同记忆。

港边社区隶属宜兰县苏澳镇,濒临太平洋,昔日是一处以牵罟捕鱼为主的小渔村,渔业没落后,港边社区将逐渐消失的牵罟捕鱼方法,由小学生以“牵罟舞”的表演方式,传承了传统的海洋文化;每年4月~9月,并由社区居民组成“牵罟团队”提供游客牵罟体验,可于7日前预约。

社区南边紧邻板岩层的七星岭,其地质经过常年的风化作用,形成一片片的石板,早期居民从海边捡拾石板回来盖房子,石板屋成为社区建筑的特色。为了顺应环境的改变,目前石板屋多数已被居民敷上水泥或改建,看得到的石板屋已寥寥可数,如何保护历史空间也成为社区打造生态家园重要的课题。

石板屋是早期社区建筑的特色。

林银河无偿提供自家的石板屋,港边社区发展协会将其外层涂抹的水泥打掉,露出传统的石板墙壁,整修后,成立了“港边社区生态愿景馆”。愿景馆是社区的行政中心,里面陈列了早期渔民牵罟捕鱼的器具、阿嬷画的生命记忆手工书、石头彩绘作品、碳烧再生艺术品等,林银河说:“愿景馆里的东西都是居民亲手作的,所呈现的就是社区文化的缩影。”

致力发展社区再生艺术文化产业

“再生艺品坊”是社区居民的共同记忆。林银河说:“在没有任何经费下,居民协力以电信局早期废弃的电信杆等为建材,耗费一年多的时间,盖出一间放船及捕鱼网具的房子。一年多前,居民使用有限的经费加以整修后,利用别人不要的木工机具,再生艺品坊于焉诞生。”

结合劳委会多元就业方案的人力资源,港边社区发展协会致力发展再生艺术文化产业,他们利用海边捡拾的漂流木、废弃的旧屋梁柱、学校淘汰的课桌椅、包装机械的木板等再生资源,经过碳烧工法处理后,作成生命年轮、木纹画、环保相框、花器等美丽艺品及古朴、耐用的生活用品;雕刻后即成具有艺术气息的木板门联。

经过碳烧处理的漂流木花器。

彩绘工艺是港边社区另一项为人称道的再生艺术文化产业。深具地方特色的彩绘石头鱼是社区最早期的文化产业发展,海边捡拾的各种小石头,经过彩绘人员的巧手,样样成了活灵活现的艺术品,彩绘石头鱼DIY也备受游客喜爱。

彩绘石头鱼。

彩绘石头河豚。

港边社区打造一个再生艺术的生态家园,努力受到了肯定,2005年荣获中华民国社区营造学会第一届“台湾优良社区产业奖”。林银河语重心长地说:“社区营造要有永续经营的概念,我不知道我们未来可以走到哪里,但是我们珍惜曾经这样付出过。”

港边社区荣获第一届“台湾优良社区产业奖”。

*****

生活多用心 垃圾变黄金

港边社区发展协会为创造地方文化特色,会不定期举办活动,藉以培养社区的凝聚力,带动社区居民生活上的共识。

透过文建会的企划推动,社区近期举办了工班的训练教育课程,聘请木工师傅传授木工技术,加上社区发展协会人员指导,8堂课共24小时的课程,居民可以学到木工、碳烧工法等多种技艺,不但可以运用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在活动的过程中,经由亲子共同学习、互动,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工班的训练教育课程,居民可以学到木工、碳烧工法等多种技艺。

漂流木、废弃的木材,经过碳烧工法处理后,不但防腐、艺术而且较为坚固耐用,用途也更广泛。社区发展协会教居民自己动手作椅子,不但达到了实用的目的,更提升生活的文化层面,而在DIY的过程中,同时也能收到资源再利用的环保观念潜移默化的成效。

林银河说:“不必花钱,我们家的椅子是漂流木、废木材做的。”生活就是如此简单,只要你能多用心,加上点爱心,垃圾都能变黄金!

包装机械的木板经碳烧处理后,即成浑然天成的木纹画。

*****

碳烧工法介绍

碳烧可让木头防腐、防虫,是最自然且环保的涂装技术。木头经过碳烧后,纹理或年轮清楚地呈现出来,具有自然的艺术气息,古朴的美感即使历经多年也不会有老旧的感觉。
碳烧操作方法:

1. 以瓦斯枪将木头表面烘烤成黑色火碳。
2. 利用铜刷将碳粉刷干净,再用鞋刷进行抛光处理。
3. 若木头体积较大或数量较多,可用电钻或砂轮机加上4号铜刷处理。
4. 若觉得颜色太深,可以用水刷洗,更有历经岁月洗练的美感。

过程中请戴护目镜、手套及口罩以保护自身安全。

*****

找到生命的春天

“人生就是选择,要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把自己放对地方。”谢东育以其独到的见解,选择来到港边社区发展协会,在碳烧再生艺术的领域里,找到生命的春天。

崇尚生活美学的艺术特质

38岁的谢东育是“劳委会多元就业方案”在港边社区发展协会的专案经理人。宜兰农工木工科毕业后,到台北从事业务工作,虽然待遇丰厚,却不感到快乐,他不断地思考,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24岁时的生涯规划改变了他的一生——白天作室内装潢、晚上到文化大学进修室内设计,过着忙碌而充实的日子。28岁人生最风华的时光,却因为回家照顾中风的阿公而病倒,对此,他有深刻的体悟:生命需要历练,没有辛酸的过程,就不会懂得珍惜。

健康状况好转后,他一面学习陶艺,一面做室内设计的工作,逐渐展现艺术特质,31岁时,他成立了“晨曦工作室”。

推广再生艺术及环保精神

谢东育每完成一个案子,就和客户成为好朋友。他将环保的概念加入室内设计及装潢中,帮客户省钱。旧客户拆掉的废弃家具,他会存放起来,下一个客户可能用得到,因此大家都叫他“环保木工师”。虽然收入因而减少,但是他乐此不疲:“我会先把工作做好再想到报酬,生活其实可以很简单,收入能过得去就好。”

谢东育和朋友成立教育园区,以DIY的方式,运用碳烧工法、废弃的木头推广再生艺术及环保精神,为了实现理想,长达8个月的时间未支薪,他仍乐在其中:“少欲知足,喝水都是甜的。”

生命年轮有如人生 愈磨愈光亮

选择来到港边社区,谢东育心中充满感恩,他说:“社区工作是人心的经营,每个同仁都是老师,我用开朗的心情面对问题,虚心接受考验,感觉很快乐。”

谢东育指导游客作生命年轮DIY体验。

废弃木头锯成木片,经过碳烧、磨光后,木头年轮清楚呈现出来,即成古朴、典雅的生命年轮艺术品。谢东育以分享的心情指导游客DIY体验:“每一道年轮、每一处虫蚀腐朽,都有它们的生命故事,与我们的心灵相呼应,就像人生,愈磨愈光亮。”@*

废弃木头经过碳烧、磨光后,即成生命年轮艺术品。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