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婴儿出生起即与死神搏斗

标签:

【大纪元1月1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郭传信新德里特稿)十三日,印度国家医疗研究中心门口的电子记录板上显示当天全国“十一亿三千六百六十九万多人”的人口数字;在同时,全印度也有难以计数的婴儿一出生就已死亡,即使幸存,许多也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与死神搏斗。据联合国的统计,印度婴儿近半数出生未满一个月即告死亡。

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与拯救儿童组织联合编写的“印度新生婴儿”最新统计报告指出,印度每年出生的婴儿约二千七百万人,其中约有一千二百万人未满四周即已死亡。这让人联想到,中国为控制人口膨涨而施行的一胎化政策,屡遭到国际社会的口诛笔伐,但是印度高居世界榜首的婴儿死亡率却乏人闻问,难道这也是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据印度国家家庭卫生研究(National Family Health Survey) 期刊第三期报导,印度每八年进行一次的调查当中,发现印度三岁以下幼童,有百分之七十五罹患贫血、超过三分之一发育不全、每三人有一人长期体重不足;此外,罹患腹泻的幼童仅有三分之一能够得到“口服补液盐(ORS)溶液”的治疗。

这些可能算是保守的官方统计数字,使人们对印度“未来主人翁”在这种生存环境下是否能够得到健全成长感到怀疑?也使人对一个国际投资人视为“金砖”而纷纷涌进的印度,能否在外力协助下成为一个国际经济、政治与科技大国的目标,也感到怀疑?

实际上,早在联合国机构等外力协助下,印度政府已有“儿童发展服务综合计划(ICDS)”的儿童福利政策,这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儿童福利政策,但是它的运作效率不高。联合国官员表示,至少在降低营养不足的项目上,印度政府的表现让人失望,官员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心态和能力让人质疑?真相是:漠视和缺乏责任感是最大的问题。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印度官员表示,依据目前印度儿童营养不足的比例,印度要达到联合国千禧年的发展目标–在一九九零年至二零一五年,将全国学龄前儿童体重不足比例降低一半–是一项“不可能”的期望。

主编印度国家家庭卫生研究期刊的印度人口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帕拉苏朗在报导中坦承说:“许多幸存的幼儿不是发育不全,就是营养不足;在全国二十二个省区的调查,与八年前的统计比较,婴儿死亡率虽有极微小的降低,但印度儿童的健康并没有改善。”

国际婴儿食品行动联盟(International Baby Food Action Network(IBFAN)”也表示,印度政府的卫生福利政策只处理饥饿问题,但并未涵盖幼童营养不足的问题,“完全忽视三岁以下的幼童,即使三分之二的一岁以下幼童死于营养不足”。印度尼赫鲁大学社会学研究员桑图西表示,这可比拟为一种变相的人口管制政策。

行动联盟专家库普塔指出,营养不足会造成一种串联效应(cascade effect),即半岁以下的幼童如果有百分之十二营养不足,到一岁时,营养不足比例将会增加到百分之三十七,到一岁半时,将会增加到百分之五十。这是因为营养不足造成幼童智力与体力发育不全,恶性循环结果,更容易引发儿童各种营养不良的疾病。

印度虽然近年经济成长迅速,平均每年达百分之八,国民平均所得似乎也见增长,但在政府人为疏失或偏颇的政策下,儿童营养不足的比例,八年来只降低了百分之一,而印度目前人口有百分之四十都是在十八岁以下;换言之,大多数印度人民都是在营养不足的环境下成长,他们未来对印度社会和经济发展可能造成的“反弹效应”,值得关注。

相关新闻
〈星情星语〉十二星座智商与出生气候
黄睿靓喂哺母乳  医院准备泌乳餐
艾刘斯:潘岳据传再遭冷冻
潘基文祖先据指来自河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