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生自杀:国内同胞香港生活饱受压力

人气 57
标签:

【大纪元11月12日讯】(亚洲时报 方德豪撰文) 香港科技大学一名内地博士研究生疑因不适应香港生活,于11月10日晚在校内宿舍留下遗书后,上吊自杀身亡。今年八月时,也有另一名香港科技大学的国内学生离家出走,自我流放十三天;事后,这名离家失踪的湖南尖子尹日强也对媒体表示“在香港读书我一直不适应”。似乎,有关的香港学院给内地生的支援并不足够,而香港社会对内地同胞的接纳和关怀也有改善的空间。

吊颈自杀身亡的科大内地尖子学生名叫葛炜炜,他曾在其网志中提到,来港后的生活并不如意。在一篇题为《科大一月》的文章里,葛炜炜写道,“在科大生活了将近1个月,但和香港学生的接触机会并不多……香港学生通常是笑声连连,我和另一个内地学生则只有面面相觑的份”。

应该指出,在中国各地各城市,异乡人要适应外地的生活,也许都很不容易;但香港也许是全中国主权范围之内,普通话通行度最低的地方;国内同胞要适应香港生活,可谓是特别困难。在中国各地的大学校园,都有来自各地的学生,因此普通话基本上都是主要的通行语言。偏偏在香港,使用普通话的人在生活上的适应问题,竟然较操英语的人还要多。使用普通话的同胞若在香港生活,感觉可谓是十分孤立。

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其实十分简单,就是许多中小学校并不强制在中文课上强制使用普通话。在殖民地时代,港英政府一直鼓励中国人使用广东话这种地方方言,这背后似乎也有一定政治考量;回归以后,香港的普通话教学有所增强,但显然大部分香港中小学生仍未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这种十三亿人一起用的语言。这种现象,明显是不利于香港的经济发展的。

即使是在香港毗邻的深圳,使用十三亿内地人使用的普通话,基本上可以路路通行:在深圳,许多外地人都可以找到工作,不谙广东话也可以当计程车司机,也可以当菜馆待应,客人也都乐于使用普通话。可在香港,只会普通话而不会英语,不单不方便,还有许多时会招来岐视。香港特区政府对于如何扫除这种岐视,似乎并不特别重视,力度也明显不够。

这次事件在香港的国内大学生圈子里引起很大回响,在内地学生学者联谊会自设的讨论区内,大家议论纷纷。偏偏,无论是香港特区政府还是香港科技大学,在回应有关事件时都似在回避问题核心。

香港科技大学11日发表声明,“劝告”学生要“注重身心协调,平衡精神和学业生活”,但对如何加强支援其他面对类似问题的内地学生,也没有提出任何具体措施。虽然科大也承诺会加强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及辅导;但校方的回应,明显是不足以平息内地学生的不满,也不能真正彻底地解决问题的。

香港科技大学表示,已将葛炜炜死讯通知其江苏家乡的亲人,并派出一名教授及化学系的部门主任前往江苏,协助其家人来港办理后事。另外,该校又表示,已向全体师生发出电邮告知事件,盼望大家要互相关怀,化悲痛为力量,协助死者家人度过艰难时刻。校方还称,会接触认识葛炜炜的同学和宿友,及时提供心理辅导,稍后亦会安排悼念仪式。

内地和香港的文化磨合问题这,涉及香港于后殖民时代的调整问题。但很可惜,在这方面,中国大陆和香港特区当局的思维,仍有许多误区。

举个例说,在“一国”的问题上,香港的舆论许多时太重视做表面文章(例如电视新闻前有没有播放国歌),却忽视了最重要的基本(例如语言上没有更积极的整合,社会上不加大力度消除岐视内地同胞)。香港社会处处想从中国中央政府方面拿好处(例如争取放行内地资金投资港股),但却照顾不好内地的尖子学生,这不是很不合理吗?

另一方面,在邓小平的构思里,“两制”在2047年最终可能成为“一制”,哪是因为内地香港会不断整合。但从一些迹象看,双方面都没有太积极朝这方面推动:香港有很好的公务员制度,有很好的法治基础;这方面,中国内地却没有更积极地利用香港的经验;反而,中国人大过去一些出于善意的 “释法”,甚至是中央官员近日不点名批评香港公民陈方安生参选立法会一事,都恰恰是可以到打击外界对香港法治的信心的。

由邓小平构思的“一国两制”,距离成功还有很远很远。内地和香港,都有许多事情可以检讨。(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巴基斯坦加强戒备 谨防红色清真寺再爆冲突
南京高中生上吊自杀 消息被封锁
维州理工大学检讨报告出炉  要求强化相互连系
淡大学生坠楼  死因待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