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中的人生】纵使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画与文/杨纪代
font print 人气: 453
【字号】    
   标签: tags:

艺术创作是文化活动的现象之一,它跟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同时表露了一个民族心灵的真实面貌。然而艺术的世界,比其它二者都来得真实贴切。因为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民族毫无掩饰的表现他们的悲愁与欢愉、绝望与希冀……等等的多种情绪反映。因此透过艺术作品,更能确切捕捉到一个民族的心声和找出真正属于自我内在的表征。

在艺术的领域当中,生命不会是孤绝、抽象的,它必然是展现在情致纷披的各种生命景象当中。充满了七情六欲的生命景象,必会落实到具体的活动层面,借着描绘这些,才更容易得到观赏者的共鸣与理解。而内在的情绪活动必会展现于外,转成为具体的人间生活;生命的积极意义,总是透过不同的方式而表现为一种生活的步调与情趣。

生活可以有许多层面,就古老的中国农业社会而言,最引人向往的应该是一种恬澹的乡居生活,在乡居的生活当中,躬耕便足以自足,它可以抵挡、舍弃外在现实的种种牵葛纠缠,护持人内在心灵不必受到扭曲、无须遭逢变形,生命得以保有最纯真、最自足的形貌,日子也同样过得清静、单纯与旷达。

江村即事    唐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使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诗人通过江上钓鱼者的一个细小动作及心理活动,反映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透过诗中所描绘的生活环境,相对应的表露出生命的境界;间接而形象的写就一个人在精神领域上的和乐之情与安祥闲适的心态。<--ads-->

司空曙所直觉到的生命境界即是他所亲见的江村景观,同是宁静、具足。即使人间有多少颠沛困顿,人仍然可以自己寻得依傍而有所止息——“纵使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外在世界纵使险恶飘荡,也总留有个人容身之处,让人能够永远保有一份宁静自足的心境。“江村即事”虽是即兴式的描绘个人所见的江村景观,然而,借着一幅小小的画面——临江村落发生的一件生活琐事,已将滚滚红尘以及追名逐利者纷杂的形象,一笔荡开。在不知不觉中,诗人所透露的、所展现的是对于生命的一种“无所求”、“无所待”的承担与肯定。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是司空曙的创意。这两句诗纯然描述停泊在岸边的小舟,但是他在客观的描绘当中添加了作者主观的意念。或者确切的说,作者主观的思想借着客观存在的景物而活生生的表现出来:且不说夜里是否会起风,纵使起风,没有受到系缚的小舟,或许会随着晚风四处飘荡,然而,这又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呢?小舟所停泊的地方就在满是芦苇的浅岸处,因此,纵使是晚风一夜不停吹送,那又何妨?它要往哪边飘,就往哪边飘,一切随它去吧!何况它再怎么漫无目的,也只会漂浮在这芦丛浅水之间的近处罢了,又何必去挂虑它呢?

而人世就像是一片浩瀚的江海,而人类的生命就如同江海上的一叶扁舟,虽然相形之下,人的生命是微不足道,它只能任由外力的驱遣而随处飘荡。然而,再如何飘荡,终究也只是在江海上,甚至可以有所依傍而止息于芦花丛中。芦花可以代表许多的意义,而个人所执著的理想,可以是一种象征。更扩而大之,也就意味着“上帝的化身”、“老天的安排”、“造物主的力量”都是。有了这层体认,凡事何需斤斤计较,相信冥冥中自有最公平、合理的安排,那么一切烦恼全无,所有担忧都消。

全诗的关键与高妙处全在“不系船”三字,表现出一种悠然无所算计的意趣。系船是因为怕船被水冲走。既能拥有,也必会失去。为拥有而喜,也必将为失去而悲,这是世间人事的常态,也是一般人的常情。很多人因为过于在乎种种外物的得失,常常受到忧虑的煎熬。以心受役于物,这是世人可悲而又不知其可悲之处。诗人在这里却很洒脱的摆开了这层枷锁,不以缆绳系住船,也就不以“忧虑”系住心,一切随它去,豁达而不在意。船要停止,要飘开,都顺其自然。抱着“是我的不丢,不是我的怎么也争不来”的胸襟,一切都交给老天去照管,相信老天会做最妥善的安排。因为不执著,所以也就何必去挂怀?

如果人能清心寡欲,减少追求,没有过多的期盼,知足常乐,随遇而安,那就能做到时时不抱非分的期望,所以也就不会失望。也因事事不在意,所以心湖不波动,是宁静、祥和的,表现出的是大自在,那么这种人就是最轻松、最有资格谈“养生之道”的人啦!看来这种涵养、这种人生观的形成,完全要求诸内在的修为,专门在这颗心上下功夫!那是一种摆脱物欲、超脱现实之后方能拥有的平和、内敛、不忮不求的精神领域,是无法从外在现实世界中去追寻得到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从小学开始的考试到出社会后各种职场上的厮杀,现实人生里充满了竞争,强者为王的铁律让许多人将人生归类为赢家与输家。于是,虽看不见血流成河的表相,但多少人因失败的打击而一蹶不振,甚至造成严重的家庭与社会问题。
  • 当时的刘基在一个夏日的某一天在杭州城里漫步,只见一个小贩在卖柑子。柑子是很难保存到夏天的,但刘基发现这小贩卖的柑子金黄油亮,新鲜饱满,就像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他便去向小贩买了几个。虽然价钱是上市时的十倍,但觉得小贩能把柑子贮存到现在,也是很不容易的事,贵就贵些吧!回家后,刘基剥开柑皮,发现里面的果肉干缩得像破旧的棉絮一样,便拿着柑子,去责问小贩为何骗人钱财。
  • 在人生的修行中,对于正人君子来讲,最重要的事莫过于不断的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至于物质享受,能维持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就应该知足了。一个人如果拥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即使居室简陋,人们也会自然而然的敬重他。大德之士谦恭有礼,德重才高,能以慈悲的胸怀善待天下众生,不管他是否具有丰富的物质财富,都会轻易的得到众人的仰慕。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色彩与人类生活环境紧密相连,从大自然的天地山水、各种建筑物,以至瓜果、花鸟,甚至细如虫、蚁、纸、笔都脱离不了色彩。很难想像抽离了色彩的世界是个什么样的景象。从八卦中阴阳两极开始,中国就是一个讲求“对应”关系的民族。文学上表现的是一种“对偶”的应用:平仄的和谐;句数以偶数作结;字数讲究奇数的组合。当然色彩的运用也不会是一种单色的涂抹而已。
  • 幼年时曾阅读、背诵过许多首唐诗,后来在繁忙的生活中逐渐地忘记了。深深地刻在脑海中、至今仍能背诵的唐诗只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和白居易的那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佳篇。
  • 想像这么一个画面与场景:曲折蜿蜒的溪水在山谷中奔窜追逐,同时变幻莫测的急速翻滚在溪底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岩块上,深深浅浅、激激越越的时而形成一深潭,抑或出现一浅濑。(所谓濑,就是指从石沙滩上急急溜泻的流水)这流水虽然湍急,但明澈清浅,游鱼历历可数,鹭鸶常在这儿觅食。
  • 做人应该怎样看待人生中的名利与富贵?孔子的《论语》和西方的《圣经》中对此都有精辟的论述。《论语》中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圣经》中则说:“用诡诈之舌求财的,就是自己取死;所得之财,乃是吹来吹去的浮云。”
  • 大约十年前吧,外子有个知交,妻子突然车祸过世,我们都感同身受。这位太太能干得很,家里开个课后辅导班,忙进忙出,身边总是拉拔着轻度智障的小儿子,从不放心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一步。这下子祸从天降,家中的顶梁柱倒了,朋友真是哀毁逾恒。可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半年后,就和一个大陆妹结婚了!
  • 古语说:“人目不见青黄曰‘盲’,耳不闻宫商曰‘聋’,鼻不知香臭曰‘痈’,痈、聋、盲不成人也。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崐……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由此可见,人世间的学问见识,往往也是以博读见效,以寡读见拙。古诗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
  •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在世,难免有时会说错话或做错事。其实,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只要勇于承认,坚决改正,就可以避免重犯曾经犯过的错误。有错失知道悔改的人,仍不失为高尚之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