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赤脚在公共场所活动 小心脚底感染病毒疣

人气: 2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1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郝雪卿台中市十日电)一名国中学生脚底密密麻麻长了三十多颗的硬块结节,误以为是长“鸡眼”,经诊断是具有传染性又顽固的脚底病毒疣,并像“马赛克”般地糊成一片。澄清医院中港院区整形外科主任黄仁诠今天表示,病毒疣的感染有越来越年轻化的现象,赤脚活动时要特别小心。

一名国一男生,在其右脚底前三分之一的部位,长着密密麻麻的硬块结节,有些仅零点一公分大,有些则是多颗融合成二公分“马赛克”状的结节,经详细检查,居然有三十二颗的病毒疣,弥漫右脚底及脚趾上,甚至在指甲旁也有病毒疣的踪迹。

这名学生表示,在四年前就在右足底发现了一颗硬硬的小东西,他不太在意,以为是长“鸡眼”,几年来愈长愈多,最近走路已有疼痛的感觉,才不得不就医。

黄仁诠表示,患者脚底长的病毒疣,又称“跖疣”,这是人类乳突状病毒的一种,与一般的病毒疣外形稍有不同,并没有向外突出或隆起,反而是向内皮发展,外形成圆锥形,锥体在表皮,锥尖向深部发展,很容易被误诊为“鸡眼”。

他说,病毒疣与鸡眼的区分,在于病灶表面有点状的色泽,以刀片刮除表皮时,可看到黄褐色或黑色的小群点,这是病灶伸入真皮时,造成小血管栓塞的结果。它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而且多颗病毒疣又可以相互融合成为“马赛克”型的病毒疣。

而鸡眼是长期受机械性的压迫所产生的,多半长在脚底二、三、四趾脚掌突起的部位,外形成硬块结节,不突起也没有点状的色素产生,其原因是先天性骨头稍为突出,且长期受压所造成。

脚部除了“跖疣”外,黄仁诠说,另外还有一种更常见的“寻常疣”,其大小从几毫米到一两公分都有,通常成圆形或椭圆形状图起,可单生也可多生,可在脚底发生也可在脚趾或指甲旁发现,若用手经常去搔抓,亦有蔓延到手部的机会

黄仁诠指出,病毒疣的治疗除了可用冷冻治疗、药膏涂抹、电烧、雷射或手术治疗外,也可以采用免疫性的疗法,涂抹一种特殊的乳膏,使人体制造更多的干扰素,而干扰素是人体内自然产生的抗病毒物质,现在这种乳膏已成为治疗这种病毒的辅助药物。

根据统计,病毒疣的产生有越来越年轻化的现象,黄仁诠强调,病毒疣是属于接触性感染的疾病,在医院门诊也可看到幼稚园的孩童有这种病,赤脚活动于公共场所如室内游泳池、三温暖、共同使用毛巾等,都可能增加感染的机会,只要不隐疾就医,早期治疗,愈后都相当不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