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谴责世人冷漠

人气 56
标签:

【大纪元12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岳芸编译综合报导)我永远不会忘掉那一天晚上,在集中营的第一晚,把我的生命转向漫长的夜晚,七次的遭难、七次的印记。我永远不会忘掉那烟幕,我永远不会忘掉孩童们的小小脸蛋,他们的身躯转变成为一圈圈的烟飘向静寂的蓝天。我永远不会忘掉那夜晚的静默,使我丧失求生的欲望。我永远不会忘掉抛弃我的神与灵魂的那些片刻,使我的愿望化为尘土。我永远都不会忘掉这些事情。

今天正值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60周年纪念日,大纪元记者从美国大屠杀纪念馆(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翻译上述内容,这是出自埃利‧威瑟尔(Elie Wiesel,1928~)的《夜》(Night, New York: Bantam, 1982)一书第32页。

据美国大屠杀纪念馆的介绍,威瑟尔和家人遭纳粹驱逐到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那年他15岁,他的母亲与妹妹在那儿死去,两位姐姐幸存下来。他和父亲后来被转到布痕瓦尔德(Buchenwald)集中营,他父亲在那儿死去。

二战后,威瑟尔在巴黎求学、当记者,最初对于集中营的亲身经历保持沉默,后来在一次跟法国作家的访谈,他才被说服不再沉默,随后出版《夜》一书,描述他在纳粹德国大屠杀时的第一手经历。


威瑟尔在2003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演讲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1999年克林顿总统当政,这位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白宫发表一场著名的演讲〈冷漠的危险〉(The Perils of Indifference)。大纪元摘译一些片段:他回顾54年前在集中营获救之后,心中并没有感到快乐,他想永远不要再发生这种惨绝人寰的悲剧。他说即使将来到了老态龙钟的年纪,仍会感谢当时营救他的美国军队目睹集中营惨状时,脸上所流露的愤怒与同情。

“在迎向千禧年之际,挥别20世纪,这个充斥着暴戾、冷漠的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无数的内战、一连串的暗杀(甘地、甘迺迪、马丁路德)……”演讲中说道。

威瑟尔在〈冷漠的危险〉也指出:“因为冷漠而导致人们受到苦难,那是人类的可耻;冷漠,比愤怒、憎恨还危险。冷漠是在拒绝人性,在背叛自己;冷漠不仅仅是罪恶,也是惩罚。”

在他的多项控诉中,也提及为了利益而弃之人权不顾,像是美国一些很大的企业持续跟纳粹德国做生意到1942年,德意志国防军从美国获得石油供应,于是得以入侵法国。威瑟尔问道:“他们的冷漠,该做何解释?”

作家苏晓康说,差不多在同一时期,这类悲剧从中东版本复制成中国版本,犹太人换成“法轮功”修炼者,人肉炸弹换成中国警察,全世界的看客换成中国看客,政府嗜血式地镇压修炼者们,其疯狂随着民众的冷漠程度而升级,演出权力无限泛滥的一幕。他认为威瑟尔在这篇演讲对于冷漠,说得透澈却是欲哭无泪。

六百万犹太人在二战被杀害,半个世纪过后,犹太人还在追,作家韩秀在一次大纪元专访中表示,为什么强调这件事情?因为这是一种不愿历史重演的责任?共产党在这五十年里杀了多少人?哪是六百万?六千万也不止!文革死多少人?三年饥荒死多少人?死的人数都大到不能再大,然后就没事一样。

韩秀还说:“五十年来犹太人继续追纳粹的余孽,那真是追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把你绳之以法,这种精神与态度是中国人需要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世界人权日话人权斗士(二)马丁路德金恩
台民主基金会:奥运让中国人权更加恶化
2008奥运年 中国人权更恶化
中国人权阴影不去 帕市议会再受“青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