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觉:“不折腾”徒托空言

张成觉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12月31日讯】胡锦涛在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首创“三不”理论,即“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引来不少议论。

熟悉中国政情的人都知道,最高领导人的片言只字均不容小觑,其中可能蕴含的新“精神”尤需吃透,认真贯彻。如此方能确保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否则,吃不了兜着走,分分钟栽个大斤斗。

这回的“三不”,前两个无非是坚持不懈之意,容易理解;后面那个“不折腾”寓意不明,光是猜谜就够折腾人的了。

虽说官方媒体盛赞“不折腾”的提法,称之为“是一种高度的政治责任和高度的政治清醒”,“深刻地回答和解答了中国未来向何处去的问题”。更有论者谓“在如此庄严的会议上,党的重要报告用群众耳熟能详的百姓语言,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党的文风的改变”,大有醍醐灌顶之概。

然而,正因其属“百姓语言”,未免多义,人言人殊。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折腾”有三义:一是“翻过来倒过去”;二为反复(做某事);三指折磨。

再加上主语是“我们”,以胡的现任总书记身份,应是声言中共“不折腾”。但他同时又具备“人民选择了我”的国家主席地位,故可代表政府官员表态“不折腾”。还有,依毛登基以来的惯例,党国一把手的金口玉言等于“人民”的心声。于是,这也可理解为人民“不折腾”。

事实上,最后这种理解确实存在。有网友称:“我们不折腾,可有人在折腾,先让腐败分子们不折腾才对。”还有的诘问:“折腾是特权吗?你们可以折腾,我们就不能折腾!”便是自行把“我们”代入了。

当然,关键在于怎样领会“折腾”。联系“三不”的前“两不”–“不动摇,不懈怠”,显然可以否定“翻过来倒过去”的意味,改革开放历时30年已不可逆转。用胡的话便是“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与此相仿,将之解读为“反复(做某事)”也不合理。

这样一来,顺理成章只剩最后那个含义,即“折磨”。而“不折磨”,便是公开承诺不会令百姓的日子不好过。联系到有报导称,某党校教授认为“它(指“不折腾”–张注)既有历史针对性,也有现实针对性”,可见此种解释“虽不中亦不远矣”。

上述“历史针对性”,无疑是指毛时代的“穷折腾,折腾穷”。开头那一个“穷”字,意为“无穷无尽”,是说毛王朝绝无停歇地搞政治运动,直至“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叶剑英语),那位“马克思加秦始皇”一命呜呼为止。后面那个“穷”字,是“民穷财尽”的“穷”,即赫鲁晓夫形容的中国“一家五口人穿一条裤子,喝大锅清水汤”的情景。

事实上,赫鲁晓夫之言并非空穴来风。60年代的中国西北以至现任总书记家乡安徽等地,全家只有一条裤子,谁出外谁穿的情况并不罕见。而“窝窝头,就咸菜,一心一意赶大寨;窝窝头,清水汤,齐心合力赶郭庄”。这样的顺口溜在六、七十年代学大寨时期,更是不胫而走。此皆毛肆意折腾—折磨其子民造成的恶果。

至于“现实针对性”,则更不难举证。仅以今年发生的事例言之,举凡瓮安民变、杨佳袭警、山西矿难、三聚氰胺、的士罢驶、龙岗大火等等,无不源于当局视人命如草芥,官员贪渎腐化成风。百姓敢怒不敢言,个别人铤而走险,大多数则不得不默默忍受。

追根溯源,万恶来自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既要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势必令民众尤其是广大农民包括1亿2千万农民工,以及下岗工人等弱势社群,继续受苦受难,“不折腾”岂非徒托空言?

(08-12-30)修订

转自《新世纪新闻网》(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张成觉:“毛的旗帜”凝结着白骨与鲜血
张成觉:炮制大冤案毛理应反坐
张成觉:“组织性”与“良心”的背后
张成觉:让思想冲破毛的牢笼!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