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 请将眼光放远

杨纪代
font print 人气: 26
【字号】    
   标签: tags:

自古以来,无论是东方或西方,也不管是王侯贵族,亦或平民布衣,对家庭教育都极为重视。而如今教育更是普及,多面、多角化的政策与推广,无远弗届,所以任谁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再加上社会型态丕变,女人纷纷走出家庭,普遍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福分,因此外出工作、步入职场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对升格当母亲的女性来说,是待在家里当专职母亲?还是将孩子送交育婴托儿中心、或请外佣照看,哪种方式对小孩更有益?这个现代母亲的难题,是个没有标准答案的争论。

答案没有对或错,只有哪个适合你和你家庭的需要;只看你站在什么角度去考量;只看你用什么心态、用何种视野去对待。根据一项民意测验,美国有百分之七十的父母,认为有一个人待在家里带孩子是最好的选择。越来越多的父母放弃工作而选择待在家里做全职带孩子的工作。在过去的十年里,待在家里的妈妈们的比例稳步增长。

一直很喜欢这个小故事:

三个泥水工在砌墙,一个过路的人停下来,他问:“喂!朋友们,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头也不抬:“你没看见吗?我正把一块一块的砖给堆上去。”
第二个工人看了他一眼说:“哦!我正在盖一栋建筑物呢!”
第三位工人站起来,一面比划着:“你不知道吗?将来这可是一栋宏伟壮观的教堂呢!”

三个人做同样的工作,对它的看法却有如此大的差别,我相信他们三人的心境必定也不相同:第一个工人可能因着糊口不得不付出劳力,他所看见的不过是一件琐碎无意义的事,心中自然充满了无奈;第二个人知道自己所做的不单单是去堆砌一块块的砖,不过他对这建筑物却引发不了共鸣;第三个工人可以预见工作背后的荣耀和盼望,他当然会越做越起劲。

在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事也是这样,如果你只看眼前,你真会觉得无望和无意义。但是,当你一旦把眼光放远,你就会看见,目前的一切琐碎和单调是为了去成就一件有价值的事时,你便会不计较面前的这些辛苦和劳累了。

相信有很大一部分的妈妈们,曾经面临过就业与否的抉择。我相信当时你肯定经过不少次内心的挣扎、利益的评估、得失的权衡以及情绪的波动,最后选择了自我的牺牲,以孩子为重。因为你明白:想拥有丰硕的收获,有时得将视角提高、眼光放远,对眼前的利益、萦心的事物是应该要做适当割舍的。

其实将眼光放远看,丰厚的物质享受,带来的多半是负面的效果。而少一份收入的实际生活,却能养成孩子勤劳节俭、爱物惜福的美德,那是他们一生受用无穷的东西。更能培养出奋发向上、越挫越勇的精神,那是他们踏入社会过关斩将的利器。将眼光放远,起码小学的六年里,有了你的扶持陪伴,打下了稳固的品德教养基础,就可能免除掉往后行为偏差所带来的无穷烦恼!

全职的妈妈们!其实你们不寂寞,也不傻!以从事过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我为你们无私的选择喝彩!为你们长远的目光顶礼!为你们牺牲的精神鼓掌!你们知道吗?今日全心的付出,换来的是老师们嘉许的目光,因为你们的儿女表现的就是与众不同:言行举止,中规中矩,敬师守分,善良易处,人缘极佳,广受欢迎……。

真的!你们的用心,老师看得见。你们的心血,在孩子身上体现。不用气馁,在这道德瓦解的乱世里,你们是一股清流,是恢复家庭教育的一支生力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朝的李渔,他特别讲求艺术化、趣味化的生活,方方面面的安排,都能自出机抒,独具巧思,充满了别出心裁后的改变。下面看看节录自他《闲情偶寄》卷十一“器玩部”中“贵活变”的一段文字所表达的一些构思与看法:
  • 现在的孩子活在物欲横流的万花筒里,大手大脚,不知节俭为何物。不像我们老一辈的,小时穿补钉衣裤,生日有点预算才在饭里给加个红蛋,哪像现在,连蛋糕都吃腻了!如今开始品尝浪费过度的结果了,那就是全球能源短缺的危机了。自古以来,有德之士莫不推崇“俭以养德”。其实古人早早就以身作则,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典范——司马光敎子:
  • 当孩子常在您跟前抱怨老师偏心、不公、大小眼;甚至同学之间发生更大的纠纷而认为师长处置不当,造成自己的宝贝身心受创;或者您觉得某一项家庭作业家长无法配合而认为老师有意刁难……等等事件,您一定心血沸腾,立刻要找老师理论。贤明的家长,请稍安勿躁,想想这个故事的主旨何在。
  • 昨晚读的郑板桥全集中,<潍县(山东省潍县)署中与舍弟墨(作者的堂弟、郑墨)第二书>这封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突然闪现: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用正确而适当的方法),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悱恻(一定要老实忠厚、心胸悲悯),勿为刻急也(不可心浮气躁、待人苛刻)。……
  • 郑板桥的家书虽然仅留下十六通﹝封﹞,可是十六通展现出来的却是真挚可感的情操,以天地万物为心,抱着“民胞物与”的胸怀,关心民间痛痒,表现的是一份坦荡无私的爱。传说板桥装糊涂,偏狂骂世;读了家书,才知道他真是内行醇谨,老成而忠厚。
  • 几千年来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向以“孝”“悌”为本,所以有二十四孝的流传,有孝经的定本。从帝王将相、公侯贵胄到贩夫走卒、市井小民,全都身体力行,蔚为风气。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给自己做的,一切的后果全是回向给自身的,所以现在得好好考虑、得正确对待“老者安之”这个人生课题!
  • 在社会上浮沉久了,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人人都自以为是,个个全不愿改变。要想改变别人简直难于上青天!所以和上司、同事、邻居或家中成员关系紧张,整日里处于备战状态,哪怕是对孩子教育也常常火冒三丈。今天咱们来服一帖化解的良方,打一管纾缓的针剂!
  • 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治疗那些成长在缺乏关爱的家庭环境的儿童时,有可能会遇到庞大的障碍......
  • 对父母或教育者来说,最严重的儿童教育错误,就是对走上错误道路的儿童预言悲惨的结局。这类愚蠢的预言会助长儿童的怯懦,让情况无限恶化。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积极的态度鼓励儿童。
  • 我们必须从“激发这类儿童的勇气,并让他们相信自己的长处与能力”来进行治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