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共鸣的房屋中介

发掘让钱滚滚而来的独特商机(2)

克瑞格.史图尔(Craig Stull)、菲尔.梅耶斯(Phil Myers)、大卫.史考特(David Meerman Scott)合著

标签:

根据我们的经验,房屋中介都像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注意一下他们的名片或接送客户的车子,好像都差不多不是吗?

你去委托售屋的时候,他们会说:“请在这里签名。我们会收百分之六的佣金,我还需要一份专任委托销售契约书……还有,你多快可以把房子清好,让我带人去看?”

而且跟大多销售员一样,很多房屋中介会立刻开始谈折扣:“你可以接受的最低价钱是多少?”眼光狭隘,又不想了解卖屋者真正烦恼的问题,这种典型的房屋中介一开始设定的目标就错了。

我们常思考,如果房屋中介能洞悉市场需求,成绩会比原来好多少?假如他们一开始就用心了解市场的问题呢?这样就可以在一般人所谓的“商品市场”中,创造出一种突破性的消费经验吗?

毕竟售屋服务不都大同小异?如果有个独树一格的房屋中介利用洞悉市场的方法,跟消费者博感情,业绩会因此成长吗?房屋中介业也能激起共鸣,创造可发展蓬勃事业的平台吗?有人能突破窠臼、开创新局吗?

我们有答案—— 或者该说有个房屋中介就是我们的答案。此人名叫罗素萧,在凤凰城干了三十年房屋中介。罗素在某家房屋中介公司任职,但他跟其他房屋中介的共同点仅止于此。

他洞悉市场需求,进而累积客户,打响名号。罗素就是靠着洞察售屋者的心理,一手建立了自己的房屋中介事业。

售屋者都希望:

★ 快点卖掉屋子。

★ 售价越高越好。

★ 能省下中介费当然最好,但自售有风险,所以我不敢贸然尝试。

★ 如果中介没达成我的期望,我不希望被长期合约绑住。

罗素萧开创的突破性消费经验是:委托售屋轻松省事。售屋者只需付百分之四的合理费用,但还是可以自售房屋也不算毁约(需要的话也可支付百分之一的费用,由中介公司办理履约保证)。

罗素萧说:“我们的目标是让你在最短时间内赚到最多钱,还有把麻烦减到最少。我们希望你委托我们售屋会很满意,而且愿意把我们推荐给朋友。”

罗素说这种方式就好像在向你“求职”。如果你不满意他的工作表现,随时可以开除他也没有责任或金钱损失。

但你应该会满意才对,因为委托萧罗素房屋售屋的家庭,即使在房市惨淡的二○○七年,平均不到四十五天就售出房子(其他地区的房屋中介平均要一百一十一天),而且多半都以全价售出。如果你卖过房子,应该会同意这个构想是个共鸣体。

罗素花了两年的时间研究售屋者共同的问题,并不断修正自己的看法,最后抓住了市场。他甚至给潜在顾客十四个问题,要他们去问其他房屋中介,这些问题证明了轻松省事的委托售屋流程是个独一无二的构想。

这个构想让罗素的事业蒸蒸日上,甚至需要十六个人的团队才足以应付,其中包括六名委托售屋和购屋的专业人员、两名交易经理、六名行政人员,甚至还有一名行销经理!

终于有个懂得售屋者心理的房屋中介,解决了他们的问题。一般房屋中介一年可卖八到十二栋房子,“顶尖”的房屋中介一年可卖二十二到三十栋房子,惊人的罗素在二○○七年卖了三百七十栋房子。

他说:“很多房屋中介觉得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满足顾客,我不这么认为。我相信满足顾客是这行最基本的要求。我和员工一直努力提升我们的制度、流程和服务,超越大多房屋中介提供的一般‘服务’。”

你会把你的房屋中介推荐给朋友吗?

我们相信,如果像罗素这样能洞悉市场需求的人,可在房地产业这种竞争激烈又发展已久的市场里创造出共鸣体,那么你也可以。洞悉市场的方法步骤会教你该怎么做。

洞悉市场

洞悉市场需求、打造大家都想买的产品或服务有多难?根据我们多年来跟无数公司合作的经验,我们可以告诉你,洞悉市场其实并不难。

但打造共鸣体确实需要换种方式构思产品和服务,以及将产品或服务推上市面的方法。大多企业组织都跟市场脱节。事实上,我们看见各种类型的组织不断重蹈覆辙。

以下是导致产品和服务失败几个常犯的错误:

● 盲目猜测:以为业界人士比消费者更了解他们的消费需求。

● 习以为常:根据目前的消费需求来设计产品或服务,不设法了解其他消费者愿意付钱解决、但市场尚未解决的问题。

● 强迫推销:花大钱打广告或依靠大批销售员企图创造市场需求。

这套多年经验累积而成的洞悉市场策略,帮助许多公司屡创佳绩,我们也亲眼见证这些方法在各行各业发挥效用,例如企业对企业的科技产品、连锁速食店,以及专业服务公司。

把洞悉市场的六步骤应用在你的事业上(不论你销售的是什么),成功的机会一定会大大提高。

共鸣体

“一千首歌在你的口袋。”

“隔日一定安全送达。”

通往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要抓住潜在的顾客。想要发掘市场未解决、而大家也愿意付钱解决的问题,目前为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入访问潜在顾客。

到潜在顾客的“地盘”上访问他们(他们的住家或公司甚至街上),是找出共鸣体的起点。

共鸣体就是创新的产品或服务,消费者马上就会领略这类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尽管从未听过你的公司或产品。iPod就是一个共鸣体。它推出的时候,联邦快递就已经是个巨大的共鸣体,至今仍是。

共鸣体的特质:

★ 某个问题的完美解决方法

★ 用不着强力推销,大家自然而然就想购买的产品或服务

★ 可跟市场的最高价值建立直接而确实之联系的产品或服务

★ 消费者马上能领略其价值的概念,尽管从未听过你的公司或公司产品

看到某个概念准确有力地道出能为你解决问题的产品或服务时,你马上就能领会其中的意义,例如iPod(“一千首歌在你的口袋”),或联邦快递(“隔日一定安全送达”)。因为它引起了共鸣。

这些文字不只是厂商打造并花大钱打广告的口号标语。只要研究洞悉市场的方法,你就能学会一步步打造这种强而有力的概念。

洞悉市场需求的组织,创造出共鸣体的概率较大。这类洞悉市场的公司展现了集中的、“由外而内”的思考方式,而非典型的“由内而外”的思考模式。

换句话说,洞悉市场的公司不断倾听、观察并了解消费者愿意花钱解决的问题,而非没完没了的开会,猜测消费者想要什么。这类公司不断往外寻求创造共鸣体的机会。@(待续)

摘编自 《有共鸣,那就对了!:发掘让钱滚滚而来的独特商机》 馥林文化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连锁店——金融风暴下另一商机
全球产值明年破60兆 数位娱乐论坛在台登场
此时不绿,更待何时(5)
观《金字塔底层大商机》一书之我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