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为人严酷 失入道之缘

华翰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宋代人张稚圭元老,是王安石的门客,为长江以东的水上运粮官,同时代理金陵府的公职。

张雅圭为人正直,但他办案严酷,很少宽恕人。平时喜欢与方术之士交游,家中也曾经有几个方士门客。

有一天,张稚圭走到郡府种蔬菜瓜果的园子里,看到一位年老的守园子的差役,脖子上系着念珠,张稚圭问他:“你读经吗?”差役说:“数着日子活罢了。”

张稚圭觉得他的回答很奇特,就把他叫到屋子里,问他学的是什么。差役谈论起养生、吐纳和炼内丹,造诣都非常精深。差役只看了他一眼,就很了解他,对他说:“您平日的用心,大错特错了。用刑严酷暴虐,这不是在为自己与子孙造福。你邀请的方士,也都不是真正有道术的人,这些人,只是希望得到您的财物罢了。”

张稚圭听了这些话,大为惊骇,说:“您能把道术传授给我吗?”差役说:“我愿意传授给你。但是,你必须在今天半夜时,秘密地到一间屋子里,我当面把道术传给你。”

张稚圭听了差役的话,当时就感到为难,不得已,只好答应了他。回去以后,张稚圭与夫人刘氏,商议这件事,刘氏说:“这不行!您因为严酷,人们平日都为您所苦,你半夜独自一人出去,万一事有不测,怎么办呢?”

张稚圭的母亲,恰巧在门外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就偷偷地锁上了张稚圭的寝室,张稚圭当天的半夜里,最终没有能出去。

第二天天亮,张稚圭处理政事时,官署的小校,向他报告说:“守园的差役,在昨天晚上四更时分,双脚交叠,坐着死了。”张稚圭一听,知道那位差役,是坐化成仙而去。极为感叹惋惜说:“只因我为人严酷,不能宽厚待人,虽有求道之心,却无入道之缘啊!”

几个月以后,张稚圭染上疾病,竟也死了。

正是:

为人终须善悯,
何必暴虐酷狠?
善恶都有适报,
恰似影之于形!

(事据宋代张邦基《墨庄漫录》)

转载 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曾传唱过一首名为《苏武牧羊词》的歌曲, 此曲约产生于辛亥革命后三、四年。传说作者是北京一位中学教师。其中“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这句歌词尤其激励人心。此歌内容采自古代历史故事: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单于囚禁冰窟逼降,他饮雪吞毡,坚决不从。后来又把他遣送到北海边上牧放公羊,说要等公羊产奶之后才能放他回朝。苏武不顾威胁利诱,不怕艰苦折磨,坚持十九年而终不屈服。今天我就讲一讲“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的故事。
  • 古人十分注重仁义道德,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会信守诺言,所以有“一诺千金”的成语。而且古人常说﹕“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就是说受到他人的恩惠,应该想着回报,不能忘恩负义。《太平广记》中就有这么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在唐朝末年,郑畋和西门思恭之间注重仁义的事迹。
  • 唐朝时,有牛生从河东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过华州时,在一个乡村小店里投宿。那天下大雪,牛生让店主人烧汤、烙饼,一会儿有一个人衣衫褴褛,也来投店。牛生怜悯他,要和他一起分吃,那人说:“我穷的弄不到钱,今天空着肚子走了一百多里路了。”连着吃了四、五碗,之后躺在牛生床前的地上睡着了,鼾声象牛叫。到五更天时,那人摇醒牛生,连连催促说:“请相公到门外来一会儿,我有重要的事要说。”
  • 移民来纽约多年的导演周杰成新作《隔世寻缘》,将于10月17日起在纽约市下东城格兰街466号亨利街艺术中心朗诵厅 (Recital Hall, Abrons Arts Center)上演。《隔世寻缘》描写有关中国移民横跨60年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某些阶层的人和特定的遭遇,希望能引起观众对纽约唐人街及前人过去生活的缅怀。
  • 皇上屡次颁布恩诏,乡官想报官府,为她领取粮食布匹,她都坚决辞谢了。有一年,官府又要为她请求旌表,建立碑坊,她死活也不同意。
  • 清朝雍正年间,河北清苑县,有位知事(官职名)姓邵,他为人廉俭正直,家里穷得叮当
    响。但他很有智慧,破案有方。人们讲他“是把心思才能,都用在办案上了。”当地人都
    称他是“邵青天”。
  • 郑板桥(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三岁丧母,是靠穷 苦的奶妈费氏,抚养成人的。长大后,先是以卖画为生,后在穷朋友的帮助下开始读 书。四十三岁时,考中了进士,随后担任了山东范县(现属河南)知县。
  • 清代,南阳县的杨二相公,以拳术高超闻名。他能用自己的两肩,把装满粮食的船扛起来;几百名旗丁用竹篙刺他,只见竹篙寸寸断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