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天人合一之路(15-1)

老子道的方法论
黄鹤昇
font print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 ,

有关老子的道,很多人都冠之于“神秘主义”以相称。老子也说过“道可道,非常道”(老子《道德经》第1章265页),老子不仅道的确切概念、定义不说清楚,连知识都不要了,他主张人要无为,要“绝圣弃智”、“见素抱朴”(《道德经》第19章267页)。

老子虽然给我们说出得道的好处:“没身不殆”(《道德经》第16章266页),永生不死,取得绝对精神。但他的道是“无无”,既然这道是“无无”,不能说,又不能传,人又如何悟出道来?

老子虽然没有把道是什么的确切概念、定义说清楚,但他对如何入道,如何得道既有一套周全的方法论。我们先来看看老子的一段话:“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老子《道德经》第16章266页)

老子这段话明白地说出“道”的入门方法首先是要“知常”,即要知道“常识”。这个“常”是什么呢?就在16章所说的“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覆命;覆命曰常。”这个“常”就是“覆命”。

覆命乃人生规律、自然规律,乃宇宙万物运行变化之规律。宇宙万物的一切,表面上看虽然千变万化,生生息息,似乎是作摸不定的;但实质上它是有规律的:“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道德经》第25章268页)的。

这个“知常”,本身就是知识。这个“常识”包含很大的学问,大到知道宇宙万物运行变化之规律,他具有最高的概括性、容纳性、公正性、大全性,是对整个天地变化的真知灼见。

有人读《老子》,一看到老子的“道常无为,”(《道德经》37章269页)、“绝圣弃智”、“见素抱朴”(第19章)的讲法就断定老子不要知识、不要智慧了。

那些妄想有作为的人认为既然老子不要知识,不要智慧,不要思想,叫人像婴儿一样天真无知。这不是与死人、石头一样没有情感,没有思维的东西,这个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实际上这是对《老子》的误解。

老子说“知常”的这个“知”字,就包含知识论在内。没有知识,如何得出“常”来?这个“常”是需要知识去了解,去认知的。

我们再来看老子的一段话,更能明了老子悟道前是需要知识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25章268页),人如何法地?“法地”就是要认识这个物质世界,讲的就是知识论。人首先要通达物变之理,才能确定出天人之分际。

(待续)

(转载自黄花岗杂志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