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林昭(24)

黄河清

人气 16
标签:

张志华,与林昭同系同新闻专业同为右派的闽南才子,对林昭倾慕已久,一直默默埋在心里未说。反右后的第一个冬天,张志华在校外邂逅张元勋,欣喜地告诉张元勋:林昭回来了,今天上大课,竟与林昭坐于比邻。张志华被送往劳改,却在茶淀监狱荒芜的劳改场所逃脱了。他在广州和新疆喀什之间长途贩运打火石赚了一笔钱后,居然跑到上海找林昭,居然找到了林昭,见了面,交谈了。

在当时控制万分严格的户籍制度下,这个逃犯竟敢竟能溜进大上海,找到见到被控制的林昭,交谈之后全身而退。这要有多大的胆魄、多大的能耐!驱使张志华、支持张志华如此做的原因和动力除了同道之爱和惺惺相惜外,还有就是长埋心底的倾慕之情、异性之恋。我们不知道张志华是否对林昭诉说了自己的爱,但一位和张志华一起劳改的作家将此作了文字记录:“不知是不是因为张君也钟情于文学,他曾流露出对才女林昭的倾心,……我在听他向我陈述他与林昭会面的心绪时,感受到他对她的真心倾慕。他说:他站在她的面前,感到自愧不安。因为林昭对五七年反右以及大跃进连着的大饥饿,有着十分坚定的立场——他只是以流浪达到苟且偷安的所谓自由;而林昭则在上海不断上书中央,表示一个中国知识份子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张志华在去上海见林昭之前,曾在新疆伊犁救助了一位卖身的少女。这位侠客,这位肝胆男儿,这位顶天立地的张志华,这位具现代抚曲吊友琴心的俞伯牙,这位有为朋友两肋插刀剑胆的秦叔宝,堪配向林昭倾诉衷情;只有林昭,值得你示爱;只有林昭,承受得起你的真情、你的挚烈、你的深沉、你的永恒。让我们来费一点篇幅,转录这段人间至情至美的故事吧。这是说书人代张志华献给林昭。林昭,你有张志华,值了!

(一九六零年)“有一天晚上,我正在伊犁的一个小旅馆里,想着我将来的出路时,有人轻轻叩门。我打开屋门后,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低着头走了进来。‘你找我?’小姑娘欲言又止。‘我不认识你呀!’张志华说。那小姑娘把头低得挨近了胸脯,终于说明了她的来意:‘我……我是……来卖身的。’我听出她的口音来了,她是个四川妹子。一场大饥饿,使得天府之国的不少女娃到这儿来谋生。我在伊犁街头,已经见到过不少,但是不知道她们是以卖身求生的。……在最初的那一霎间,我当真动了男人的情欲。可是当我用手托起她的下巴时,我的心颤抖了——她不过十五六岁的样子,而且那沾满污垢的小脸上,还残留着没有洗净的泪痕。我是个人,不是个两条腿的畜生,我这个落难者,怎么能欺负一个落难到这儿的小女娃呢!她看我又坐回到炕沿上,便说:‘大哥,我求求你了。我啥子都晓得,我是第一次不顾脸面,走到你这儿来的,你就帮帮我,破了我的身吧!你不干我,早早晚晚我也得走这条路。’说着,这个小姑娘跪倒在我的面前。我把她搀扶了起来,给她拍拍身上的土,对这个小姑娘说道:‘我帮你,你可得听我的。’‘我听。’‘按年岁讲,我可以当你的爸爸了。那桩事儿,你万万不能做!你要是真走这条路,是自跳万丈深渊。将来大饥饿过去,你还怎么见人?这块地方,不是你的久留之地,怎么说也得回你们四川,你要是真听我的话,我给你路费,你坐火车回家去,说不定你爸妈这个时候,正眼巴巴地等着你回家呢!’小姑娘哭得像个泪人一般。

这时她才说出她们一群女娃,是一块儿跑出来的。四川本来是个大米粮川,但是在这饥年,饿死了不少的乡亲。于是她们听说新疆生活比哪儿都好,就偷偷地扒上火车,到这大沙漠中来了——当她们感到中国在哪儿都不易谋生时,就想到邪路上来了。我无力对那一群女娃有所帮助,但对这个与我有苦难缘分的小姑娘,还是不失良知地把她送到火车站,给她打好了车票,并目送她离开新疆。临上车时,她哭着叫了我一声‘干爸’,然后又说要跟我一块儿去受罪——哪怕是地狱也好。她说的都是孩子话,她连老右是什么货色都不知道,她是一朵刚开花,就碰上了这倒楣的饥饿年代——她需要的是母爱父爱,她需要的是学校,她需要的是书本。

“团河农场虽非天堂,但是我听到的却是一首天堂的安魂曲。张志华身为逃号,能够在极度困顿的生活中,自控人性中之恶,张扬人性中之美,以地狱魔鬼的身份,演出一幕天堂里的美神舞蹈,实在是难能可贵。”

说书人说到此处,不由得眼含热泪,替那小女娃庆幸,替林昭高兴——爱你的人都如张志华才配,更替同为男儿的张志华骄傲自豪——不欺暗室,俯仰不愧于天地!或许只有你的胸脯,才是林昭不变的依靠;只有你的心灵,才是林昭歇息的港湾;只有你男儿的气息,才是林昭寻觅的人之大伦!
张志华已故世。九泉之下一相逢,堪倾吐无数情衷!驱寂寞,暂收拾忧民忧国、补天心雄,且依傍,愿情浓浓、心融融。


谭天荣(右)与俞梅荪合影。摄于二零零七年。

谭天荣,这位二十二岁就熟读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致能活学活用的天才,这位钦点右派谭天荣、物理学家谭天荣与林昭的思想交流、心灵相契可谓水乳交融。如果鹦鹉学舌地重复谭林所谓姐弟恋的故事,未免浅薄了点世俗了点,让谭天荣自己来对林昭倾诉吧。

“你是怎么掌握辩证法的呢?”“通过物理学的发现。”“你在物理学上有新发现吗?”“有!”我等着林昭嘲笑我,但她没有。她的眼睛突然变得阴暗而抑郁,似乎从心的深处涌现出一种难言的悲哀。过了一会,她问我:“你有没有过这种感受,痛苦在身体里翻滚,似乎只要割开一个口子,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不仅谭天荣等着林昭的回答,说书人也很想听林昭是如何回答的。林昭是这样回答的:

“我相信你将来一定能名扬天下,大有作为。我想那时你的妻子不会是我,我只希望你别忘了我这个姐姐。”

不免世俗的、也有名利欲的回答正是本真的林昭!这才是林昭的回答!林昭,你既是圣女,也是凡夫村姑。人世间,本来就是凡庸的,也具一点高尚圣洁。多么美的自然啊!林昭,林昭,你本应生活在这中间啊,有美有善,有俗有雅,有遗憾有固执,有痛苦有欢乐,有凡庸有高洁……

谭天荣把我们带到了他和林昭对话的境界:

“这次谈话的时间是一九五七年的春天,仿佛是命定的五月十九日正在大踏步迎面而来。现在想起来,林昭似乎预感到大难将至。五月十九日以后,我俩同时被卷入狂潮,处在风口浪尖上,甚至连见面点头的机会都很少。直到反右运动晚期,我俩都被划成为右派,都被孤立,才重新开始约会。记得在一次舞会上,我俩默默无言,相拥跳舞直到曲终人散。

“那以后又发生了种种事情,往事不堪回首。幸运的是,记忆已经模糊,而且,用诗人的话来说,‘心的深处,没兴激起回忆的漪纹。’然而,我还记得我和林昭的如下对话。我对林昭说:‘你知道,在鸣放时,我并没有说出我的全部观点。对人们所敬的神,我也没有少烧香。如果说还有些不敬之处,也不过是对列宁略有微辞,而且也仅限于在学术范围之内;甚至连史达林我也尽量为他辩护。凡是我自己认为对党对社会主义可能不利的话,我一句也没有说过。早知道落下个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虚名,不如早打正经主意。’(“不如早打正经主意”是《红楼梦》里晴雯临死前对宝玉说的话,意谓不早与宝玉有肌肤之亲而“枉担了虚名”——撰者注。)

“林昭对自己在鸣放中的表现似乎很满意。她说:‘当我加冕成为“右派”以后,我妈妈用惊奇和欣赏的眼睛端详我,好象说:‘什么时候你变得这样成熟了。’我现在才真正知道“右派”这一桂冠的份量。无论如何,这一个回合我是输了,但这不算完。‘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是《水浒》里宋江在浔阳楼酒后题的反诗——撰者注。)

“事情就是这样颠三倒四:我从小看《水浒传》,却用《红楼梦》中的词句来为自己作结论;林昭似乎整天沉浸在《红楼梦》的虚幻世界里,却用《水浒传》中的文字来表现自己的抱负。我这个七尺须眉,在反思自己或许是最辉煌时期的所作所为时,竟联想到某个苦命丫鬟临终时的哀诉;而在同一时刻,大家闺秀林昭却在吟一位山大王的反诗。”

一九五八年毛泽东号召除四害:苍蝇、蚊子、老鼠、麻雀。党令全中国人在规定的一个时间一齐上街上房上山上树敲锣打鼓、敲响凡能敲响的所有响器,包括脸盆之类以吓落震落天上飞的麻雀。心惊肉跳的麻雀在万物之灵的吓唬下一头栽下来时,人们就欢呼党的英明、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北大的学生高智商,一个一个拍打苍蝇蚊子嫌未能“多快好省”,发明了用涂满肥皂沫的脸盆去批量消灭蚊子的新办法新生事物。林昭在响应党的号召不断地用肥皂制造肥皂沫涂在脸盆上,不断地用满是肥皂沫的脸盆如此这般地消灭了一天的蚊子后对谭天荣说:“我一整天心里都感到好笑,笑这疯了的党。”谭天荣则在五十年后,本真地说自己“当时只感到痛苦,从来没有象她这么去想这个党疯了。”

林昭的早熟、成熟还表现在“淡于情欲”和“富于情感”上。与谭天荣的姐弟恋使林昭在与谭天荣的交谈中吐露心扉。谭天荣今日关于这一点的回忆记述对于林昭个人情感的内涵和演化是所有回忆文章中仅有的,对于了解林昭是有很重要意义的:“在‘淡于情欲’和‘富于情感’这两方面,林昭也表现出典型的走极端的特征。‘淡于情欲’表现在凡是与‘性’有关的话题,她都深恶痛绝 。

有时候实在不能回避,她就巧妙地用隐语来替换,这时,她总能顺口说出优雅而又确切的代用词句,不留丝毫转折的痕迹,别忘了她同时还得照顾到让我能理解,这就不能不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了。至于‘富于情感’,对她却似乎是灾难性的。她断断续续对我说了许多她在新专时的痛苦的往事。按照我现在的理解,那时她还是一个半大不小的少女,可是思想的成熟却往往达到甚至超越中老年人,这种差距使得她感到非常孤独。于是,‘富于情感’的她就难免与一些思想比较成熟的男性交往。不言而喻,这些男性至少已经是中年人,从而早已有了妻室儿女。在那个年代,这种交往理所当然地会引起非议,甚至难免惹是生非。当时我太年轻,对她说的诸如此类的往事完全不理解。”

--待续

注:

本回参考文章:孙文铄“血溅罗裙直道存”。彭令范“姐姐,我心中永远的痛”。
张玲“幽明心语——忆林昭”。彭力一“我和林昭”。谭天荣“一个没有情节的爱情故事”,载“谭天荣博客”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235/13786.html
张元勋“北大往事与林昭之死”。丛维熙“逃号张志华回来了”,转自亦凡书库
http://www.bwsk.com/xd/c/congweixi/zouxhd/012.htm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话说林昭(16)
话说林昭(16) 人气 25
话说林昭(17)
话说林昭(17) 人气 17
话说林昭(18)
话说林昭(18) 人气 22
还我人权、自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