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记:美国建国元勋富兰克林(8)

font print 人气: 15
【字号】    
   标签: tags:

途中,富兰克林借帆船停靠罗德艾兰的新港之便,探望了在那里安家的哥哥约翰,受到这位哥哥的亲切接待,也接受了一项委托。约翰的一位朋友弗农在宾夕法尼亚有一个债务人欠他约35镑,他托富兰克林代收这笔债款,并代为保管,在接到他的通知后将款项邮寄给他,为此,他给了富兰克林一张汇票。当时慨然应允的富兰克林完全没有想到,这件事后来给自己带来不少思想负担。
  
在这次航程中,还有这样一段插曲。在从新港登船的旅客中有两位同行的年轻女郎,还有一位身为教友会信徒的通达却严肃的夫人和她的仆人。富兰克林对那位夫人殷勤有礼,不时帮她做些小事,使那位夫人对他有了好感,而对两个女郎则从交谈愉快而关系日见亲密。

那夫人把富兰克林叫到一边,指出这是两个坏女人,并举出年轻人未曾注意到的若干事实。听了她的话,对女人知之甚少的富兰克林才似乎领悟到一些什么,他向那夫人道了谢,在和女郎的交往中变得谨慎起来。船到纽约,女郎告诉富兰克林她们的宿处,邀他前去探访。富兰克林记起那夫人的话,没有去。

后来,船主发现船上失窃,才知道那两个年轻女人是妓女,他领取了许可证搜查了她们的住宅,果然找到了赃物。这件事,对涉世不深的富兰克林来说,不啻上了人生的一课。他后来写道:“在途中,我们躲过了一块擦过我们船边的海底大礁石,但是我想这次避开这两个女人,对我来说更重要。”
  
富兰克林这一趟乘船,带着自己和柯林斯的书籍,引起了船长的注意。因为在当时,拥有这么多书的人是不多的,况且书的主人又如此年轻。船到纽约以后,纽约州的州长伯内特听到船长提起他的乘客中有一个年轻人带了一大堆书,便要船长把这青年带去见他。富兰克林去了,受到这位州长的热情接待。富兰克林参观了州长的藏书室,两人又一同谈论一些书籍和作家。如此年轻、社会地位如此低下,却以写作才能和拥有书籍为媒介,结识了两位当时的上流社会中人,富兰克林感到十分快慰。
  
从纽约,富兰克林和柯林斯同行回到了费城。他把父亲的信给州长看了,州长却认为老富兰克林太过谨慎,并说:“既然他不愿帮你开业,我来帮你。你把必需从英国购买的东西列一张单子,我去订购。等你有能力时再还给我,我坚决要让这里有一家好印刷所,我也相信你一定会成功。”富兰克林被吉斯话中的诚意所打动,便列出了一家小型印刷所所需的设备和物品,价值100英镑左右。

吉斯过目以后,又提出由富兰克林自己去英国选购,不仅可以检查各种设备的质量,而且可以借机认识一些书商,为日后出售书籍文具建立某种联系。富兰克林同意他的看法,吉斯便说:“那么,你准备一下,搭‘安尼斯号’去。”

“安尼斯号”是那时唯一往返于伦敦和费城之间的船,一年只有一趟。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离安尼斯号启程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富兰克林继续在凯梅尔的印刷所做工,对将去英国之事缄口不谈。
  
在此期间,富兰克林和柯林斯的关系却日益恶化,终至彻底破裂。柯林斯可以说是富兰克林的总角之交,自幼读同样的书,有着同样的话题。由于生活环境较好,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更多,特别是数学方面的学习远远地超过了富兰克林。他的知识修养在波士顿受到一些牧师和绅士的器重,被看作是前程大有希望的青年。然而就在富兰克林离开波士顿的几个月中,他却染上了酗酒的恶习,从滴酒不沾变成了嗜酒如命。就在这次到费城来的途中,在纽约,几乎每天酗酒,行止乖戾。假如不是这样,富兰克林便会带他一道去拜访伯内特州长了。

更为糟糕的是他还赌博,由于输了钱,他赴费城的旅费和在费城的生活费连同在纽约期间的房租,全部由富兰克林替他承担,为此,富兰克林不得不动用了在去费城途中收到的弗农的债款。到了费城以后,他的求职由于雇方看出他贪杯好酒而屡遭挫折,只能靠向富兰克林借钱度日——他知道富兰克林手中有弗农那笔钱。富兰克林却因担心万一弗农来信要钱他将无言以对而忐忑不安。富兰克林认为自己动用他人委托保管的钱财是他“一生中早期的一个重大错误”,承认它反映出自己正如父亲所评价的,太年轻,不能胜任经营企业的重任。
  
由于柯林斯经常喝酒后乱发脾气,两人有时候发生冲突。一次,他们和另几个年轻人在特拉华河上划船游玩,轮到柯林斯划时,他却拒绝了,说:“我要别人划我回去”,富兰克林看不惯,不顾他人的劝说,坚决不肯划。柯林斯却以要将富兰克林扔入河中相威胁,一定要他划,说着向富兰克林走过来,富兰克林见此,便抓住他的腿,将他头朝下掼入水中。因为知道柯林斯水性好,大家故意把船划开,不让他上船,直到见柯林斯确实疲乏了,才拉他上船。

那以后,两人经常争吵不和。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柯林斯得到一份做家庭教师的工作,雇主在西印度巴巴多斯群岛。两个朋友终于分手了。临别前,柯林斯答应拿到工钱便寄给富兰克林还债,可是他这一去便再无音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另一个声音”这本书是由同类疗法大师桑卡拉博士Dr. Rajan Sankaran在2008年11月30日所着。本书描述的是关于同类疗法的普及知识。
  • 北京时间2月4日(美国当地时间2月3日) 《终结者:救世军》的副导演兼制作人布鲁斯-富兰克林(Bruce Frankli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为克里斯蒂安-贝尔(Christian Bale)近日的秽语事件做出辩护。富兰克林觉得贝尔是一个专业并且苛求完美的演员,而他对摄影师赫伯特的攻击并无太多过错。
  • (大纪元记者王竹编译报导) 亚特兰大市市长富兰克林,刚结束华盛顿全国市长会议之行返抵亚特兰大并在上周四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白宫认为,八千到九千亿美元刺激计划仅在亚特兰大地区可以创造三万至四万个就业机会。其他大亚特兰大区已经确定了数千万美元的项目,也将可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 “富兰克林”这个姓氏,原是英国十四五世纪非贵族的小土地所有者或自由农阶层的名称。富兰克林家在用此为姓时,就已经生息在英格兰诺桑普敦郡的爱克顿教区了。
  • 时光荏苒,转眼间小富兰克林已在父亲的店中工作了两年,但他的职业问题一直烦扰着父亲。

  • 在此前后,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杂志——《旁观者》的第三卷,读了之后,认为其中的文章“写得极好”,便想当作样板来摹仿。他选出其中的几篇,将每句的大意摘要记录下来,搁置几天后,再用自己的话把文章复原出来,然后将它和《旁观者》中的原文作比较,以便发现自己的缺点,加以修正。
  • 按富兰克林的眼光,他杜撰的这位杜古德夫人具有讽喻意味地梦想进入哈佛学院学习。那所学院的门由富裕和贫困把守着。凡是未经富裕推荐的求学者,一概由贫困拒之门外。而在那所殿堂之内,学识高踞在宝座之上,从地面到宝座是难以攀爬的阶梯。
  • 富兰克林终于决心离开哥哥的印刷所。詹姆士为了阻止他这样做,走遍了城里的印刷所,对每一个老板打招呼,使他们全都拒绝雇用富兰克林。在波士顿呆不下去了。
  • 第二天,海风渐小,他们摆渡到了阿姆波伊。至此,富兰克林已和旅伴们在水上度过了30个小时,既无食物,也无饮水,全船人只有一瓶混浊的甜酒。
  • 当然,富兰克林的行李已经到了,他的仪表早已是今非昔比,无须担心在小姐面前不够体面。他这时还无从知晓,这位里德小姐就是他未来的终身伴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