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乌来.福巴越岭古道(福山段)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30
标签:

福巴越岭古道全长17公里,以位于8.5K的“桧山驻在所”为界,分为“巴棱段”及“福山段”。一年半以前,我曾走过巴陵段,至桧山驻在所折返;今天则走福山段,终于走完这条著名的历史越岭古道。

福巴越岭古道,联络台北县乌来福山与桃园县复兴巴陵的泰雅族部落,这条古道是二、三百年前泰雅族大嵙崁群向北狩猎所走出来的一条猎径。

后来部分泰雅族人循此路线向北迁徙,这条古道成了福山与巴陵两地族人之间来往及通婚的社路,称得上是泰雅族人的姻亲路。

即使以今日的眼光来看,这条古道依旧扮演着联络道路的功能。居住于福山及巴陵的泰雅族人,要彼此探访,开车未必方便,得走北横公路绕一大圈,至少得花上五、六小时以上的车程,反而不如走福巴越岭古道来得省时省钱。


福巴越岭古道

百年前的日本人类学学者,从台北出发前往桃园角板山从事蕃地调查,也是选择走这条泰雅族人的社路,例如,森丑之助就曾走过这条越岭古道前往角板山。

另一位学者伊能嘉矩,明治30年(1897年)5月23日从台北出发,也预定走这条社路前往角板山,不料走至乌来蚋哮社(今乌来信贤村)时遇阻,差点遭到泰雅族人馘首,被迫折返;只好改道绕由桃园大嵙崁(大溪)前往角板山。

当时,在新店屈尺以上的新店溪上游(南势溪)流域,都还是泰雅族人的势力范围。1904年台湾总督府出版的《台湾堡图》,亦仅绘制至今日的乌来商店街(形象商圈)而已。由乌来市区至福山一带的广大区域,仍属于尚未归顺的蕃地。后来,总督府进行理蕃计划,多次出兵征讨内大嵙崁(桃园复兴)的泰雅族原住民部落。这条越岭古道,成为日警进兵的路线之一。

大正十一年(1922年)总督府为了连系新竹州与台北州的蕃地,以及加强对内山地区泰雅族人的控制,将这条社路修筑为山地警备道路,并于沿线设置了10个警察驻在所。其中的茶垦(扎孔)、桧山、拉拉山三个驻在所位于今日的古道途中,但驻在所建物都已消失,仅剩遗址及部分残迹而已。


福巴越岭古道登山口


福巴越岭古道福山段的登山口位于乌来福山村大罗兰2号民宅的对面;三年前,我探访哈盆古道时,曾顺道来寻找这条古道的登山口。当时,经山友指点,才得知登山口的位置。

如今,古道登山口已竖立“福巴越岭国家步道”的大理石标志,目标相当明显。进入福山村,沿着主要马路一直走,过福山国小,再走不远,就会看见这座标志牌立于左侧路旁。从这里拾阶而下,走过大罗兰吊桥,就正式进入福巴越岭古道。

福巴越岭古道已列为国家步道,路径经过整理及定期维护;每隔1公里设有里程石桩,中途仅有一处往茶垦山、模故山的岔路,岔路口指标分明,因此不虞迷路。沿途路狭或溪涧处,架有栈道或木桥,以利通行;仅有6K附近有崩塌路段,但已另辟小径,从上方绕过;整体而言,古道路况大致良好。

从登山口起登,至桧山驻在所,路程8.5公里,海拔落差900公尺,因此福巴越岭古道并不是一条轻松的路线。幸好路途较长,海拔落差平均分散于8.5公里的路程,因此坡度并不陡,不时还有缓坡或平缓的路段可调节气息,一路走来不致于太过疲累。

古道路长,又是上坡路,自不宜赶路。适度休息,且沿途不时停下脚步拍照,大致保持平均每公里20至30分钟的行进速度,并随坡度路况而调整快慢步伐,便觉得路程并非想像中的具有困难。通过一个个里程石桩,公里数字逐步增加。总计花了3个小时又40分钟,终于抵达桧山驻在所,与上次的路线会合,如愿地完成我向往多年的福巴越岭古道。


福巴越岭古道途中的巨硕红桧

福巴越岭古道,巴陵段或福山段各8.5公里。论景色,巴陵段的海拔较高,沿途较多红桧巨木,以壮观气势取胜;福山段海拔低,较多人工柳杉及低海拔树种,偶见老树巨木,虽不如巴陵段壮丽,但沿途繁茂的草蕨树林,充满自然原始风味,亦是绝佳的森林浴路线。

至于登山的心理感受,则以福山段较佳。怎么说呢?巴陵段是由高往低走,至桧山驻在所再折返,先甘后苦;福山段则由低往高走,至桧山驻在所折返,先苦后甘;以登山心情而言,当然是先历经辛苦,抵达目的地,然后以轻松的脚步,慢慢走下山。先苦后甘的感觉较为美好,登山的心境如此,人生的奋门也是如此。

但无论走巴陵段或福山段,来回一趟都得走上17公里。若考量体力负荷,最佳的方案,是参加登山团体举办的“巴福越岭古道”行程,有交通车接驳至上巴陵,然后一路走至乌来福山;然后在福山搭乘接驳车。这样的路程最为轻松,而且可以一次体验古道全程。

若是独行,最只好分两次走古道,否则一天来回走34公里,不仅要拥有铁人般的体力与意志,恐怕也得一直赶路而无心情放慢脚步来浏览沿途美好的风景了。独行,好处在于可随自己的心情或体力而调整脚步,速度快慢,随心所欲,不必担心自己会耽误团体的行程,或者因需要配合团体的进度而有赶路的心理压力。

独自走福巴越岭古道,往返六、七个小时,17公里的路程,一个人静静倘佯于这条山林古道上,未遇任何登山客,但并不寂寞。我遇见了几只台湾猕猴在远处林间跃跳,还有数种不知名的鸟类从近处树间飞起,也听见远处草丛传来类似山猪叫声,但印象中山猪通常傍晚时才出来活动,或许不是山猪,而是叫声似山猪的其它动物。

走在这条历史古道,当然会遥想起百年前这里曾发生过的史事。古道的历史痕迹几乎都已消逝。茶垦驻在所仅剩一块平地,周遭种植一片竹林;桧山驻在所亦只剩一块高起的空地,旁侧有些许地基驳坎的残迹而已。古道途中,遇见巨硕的老树时,总会停下脚步,以手抚摸树干,感受那岁月刻划过的痕迹。百年来,走过这里的泰雅族人、日本学者及军警、登山前辈们,或许都曾触摸过这些老树。

这些老树伫立于此,静默地见证发生过的沧桑历史,也将继续静静地旁观,看着这一代的人如何地走他们的道路。

旅游日期:2008.01.07(写于2008.01.14)


行旅图


——本文转载自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http://www.tonyhuang.idv.tw/@


吊桥跨越大罗兰溪(南势溪上游)。

福巴越岭古道中点(8.5K),桧山叉路口。


福巴越岭古道。1K附近。

茶垦(札孔)驻在所遗址。4K附近。


福巴越岭古道。7K附近。

红桧巨木。约8K附近。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城中区老街散步(二)
“亚裔自由守护联盟”成立
更新契约小商家遭勒索 民选官员表关注
新西兰新流感因应政策昇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