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政府置入性行销专题》记者兼业务 业绩列考绩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30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陈晓宜、曾韦祯/调查采访)为了拿到更多政府广告宣传预算,国内各新闻媒体无不竭尽所能,配合进行新闻置入性行销,短视近利贩卖新闻可信度,部分媒体的新闻部,几已沦为“第二业务部”,编辑部主管得像拉广告一样,负责拉业务配合新闻(即所谓“业配” ),并直接指示记者挂名“报导”,还将此制度化列入年度考绩评量。学者大叹,媒体新闻专业已严重沦丧。

某报记者透露,该报总编辑、副总编辑、主任等主管,每人每月都有一定额度的业配绩效要求,高层主管就会把这些业配绩效额度,发配给各新闻采访组负责,每个组每月从二十万到五十万元不等,有些是组长亲自下海跑业务,有些则是叫记者靠线上关系去拉。

业配歌功颂德 还可半买半送

该报系自今年五、6月开始,更将业配绩效列为考绩评核项目,母报在考评表的列管事项下,多了“协助周报供稿/编业专题十%”和“协助编业绩效案数十五%”,子报则在考绩二十%的“核心能力”项下,列出“整合行销、依各组额度为目标”,记者看了傻眼,有人大骂以后也别监督政府了,干脆就当拉广告的工商记者算了。

也有记者习以为常地说:“反正都是要跑新闻,政府要给钱何乐而不为,这种业配新闻很简单,不是歌功颂德,就是抄资料,何况报社还给稿费,不无小补。”

成立利润中心 新闻标价出售

在电视台,过去多会有一组记者,专门配合业务部做业配新闻,但政府标案则多是直接叫线上记者去“采访”,通常记者出门时,主管就会告知你这则是业配,一定要做正面报导、一定要拍到首长画面;之前经济部长尹启铭到绿营沟通ECFA的新闻就是一例,观众可能万万想不到,政府连这种新闻都要付钱。

一位资深电视台主管表示,某电视台更在中南部成立利润中心,所有地方大小活动想上新闻就要买,一则十万元以内,积少成多,地方记者就得负责执行。

政大新闻系助理教授刘昌德表示,新闻置入性行销是杀鸡取卵的做法,对政府而言,会损害政府公信力;对媒体来说,以后民众将不再相信媒体,可信度降低,新闻收视率不佳、报纸发行量下降,广告不上门,恐怕损失更大。

台湾新闻记者协会会长庄丰嘉表示,新闻专业的最基本原则,就是新闻与广告一定要明显区隔,业务部与编辑部必须完全分离,记者绝对不能处理业配新闻,才能维持媒体与记者的新闻自主权。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