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栉风沐雨

成语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20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墨子称道(1)曰:“昔(2)禹(3)之湮(4)洪水,决(5)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数(6)。禹亲自操橐耜(7)而九杂(8)天下之川;腓无胈(9),胫(10)无毛,沐甚雨(11),栉(12)疾风(13),置(14)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15)天下也如此。”(《庄子·天下》)

【注解】
(1) 称道:赞赏。
(2) 昔:以前。
(3) 禹:夏代开国的君主,生卒年不详。颛顼之孙,姓姒氏,号禹。因平治洪水有功,受尧舜禅让为天子,世称为“大禹”。在位八年而卒,传位于子启,而开君主世袭之制。亦称为“夏后氏”。
(4) 湮:堵塞。音“因”。
(5) 决:疏通。
(6) 数:指数量多,不可计量。
(7) 橐耜:橐,音“佗”,盛土的器具。耜,音“寺”,铲土的器具。
(8) 九杂:指多次汇集天下诸水。九,表示多次。
(9) 腓无胈:小腿无肉。腓,音“肥”,小腿股。胈,音“拔”,肉。
(10) 胫:音“境”,小腿。
(11) 甚雨:骤雨。
(12) 栉:梳头发,音“节”。
(13) 疾风:狂风。
(14) 置:安顿。
(15) 形劳:操劳。

【故事阐述】
相传在尧的时代,中国有大川三百条,支流三千多,小的河流到处都是,一旦发生大水,江河横溢,常把田地和房子都冲毁了,人们生活十分痛苦。后来大禹担起了治河的重任,他亲自拿着治水的工具,和人们一起开通水道,疏通洪水,终于汇聚地面的水而使它归入大江河。因为太劳累,以至腿上无肉,小腿上的汗毛也被磨光了,身体常常浸沐在暴雨中,头发被强风给吹动着,每天顶着烈风急雨不断辛勤地工作,只希望早日消除洪水,让天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庄子·天下》记载,墨子称禹“沐甚雨,栉疾风”,因此,要让后世的墨家,多用羊皮、粗布做衣服,用木鞋、草鞋做服饰,日夜不停地操劳,把自身清苦看作是行为准则。并且还说:“不这样做,就不符合夏禹的主张,也就不配称作墨家。”

后来“栉风沐雨”就被用来比喻行程非常辛苦,在外奔走,极为辛劳。亦可作“沐雨栉风”。

【讨论】
3、尧时代,国内发生了什么无法解决的天灾,使得百姓生活十分痛苦?
4、为什么大禹要亲自挖沟开渠,边指挥边劳动?
5、你觉得大禹治水的行事风格,哪一点最值得学习?

【造句练习】
例:爸爸栉风沐雨、不辞辛劳,就是要给我们安定的生活。
例:他为了开拓公司的销售市场,四处奔波,栉风沐雨,真是辛苦。
例:为了进行调查工作,我即使栉风沐雨也毫无怨言。

【相似成语】
披星戴月、风餐露宿

【课后时间】

想想看,你学过哪些成语是可以像本成语前后调换使用,但不影响原意的?
1、栉风沐雨 = 沐雨栉风
2、天涯海角 =( )
3、( )=( )

【参考解答】
水土不服 = 不服水土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北魏的时候有个长孙庆明,皇帝赐给他一个名字叫做俭。俭从小为人端正,有着高尚的操守,即使在自己家中,每天也都非常庄重,因此文帝非常敬重他。
  • 孔子主张实行“德治”、“礼治”,这首先提出了对当政者的道德要求。倘为官执政者做不到“礼”所要求的那样,自身的道德修养不够,那这个国家就无法得到治理。当时社会上礼崩乐坏的局面,这情况让孔子感到难以容忍。
  • 子贡说:“老师教的诗、书、礼、乐等,是表现在外在的、有形的、能观察到的;而老师谈的人的本性和天理(或说一切人事物的特性和原理),是隐藏于内在本质的、无形的、不能直接观察到的。”
  • 孔子说:“一个人要是没有仁心,如何能讲礼呢?一个人要是没有仁心,如何能讲乐呢?”
  •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在鲁国家乡的学生志向远大,而处事不够周密;虽有文彩能写成文章,却还不知道该怎么做适宜的裁剪。”
  •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在外面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守信,要广泛的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 孔子说:“严肃庄重的告诫,能不听从吗?听了就改正错误是最可贵的。恭逊称许的话,听了能不令人愉悦吗?但是听了以后,要加以分析,这才可贵。只是愉悦而不分析,只是当面顺从,而行为不改,像这种人,我就不知道能如何教化他。”
  • 汤建国不久,起于夏桀时的大旱却一直不去,整整延续了七年。在后五年,旱情很严重,烈日曝晒,河干井枯,草木枯焦,禾苗不生,庄稼无收,人民困苦异常。因此自从旱灾开始,商汤就在郊外设祭坛,祈求天帝解除旱灾早日降雨。
  • 孔子没有的四种心:一、没有只顾自己的想法;二、没有一定要得到的结果;三、没有坚持己见;四、不自私、不求一己之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