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不同「體寒」典型,治療方法也不相同(2)

石原結實

人氣: 979
【字號】    
   標籤: tags:

「體表血液循環不良」的人→ 要排出多餘水分

「體表血液循環不良」的人血色不佳,皮膚沒有光澤容易乾燥。一到冬天就口乾舌燥,手指乾裂、容易凍傷、指甲脆薄容易斷裂,一疲倦就出現黑眼圈。頭髮也毛毛躁躁、頭皮屑多或容易掉頭髮等。總之,整體給人一種乾乾的感覺。

因此而認為自己攝取水分不足,拚命努力喝茶喝水的人似乎很多,卻因為攝取過多水分,而加速了體表的血液循環變差。

補充水分時,應當避免會使身體寒涼、會囤積在體內的水,例如綠茶、咖啡、果汁、清涼飲料等,而改喝能夠溫暖身體、促進利尿作用的花草茶或薑湯(第116頁)、薑母紅茶(第120頁)等。

另外還要多攝取皮膚和粘膜不可或缺的營養來源──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海苔、裙帶菜、黑砂糖、黑芝麻、紅豆、胡蘿蔔、菠菜等)以及含鋅較多的食物(生薑、牡蠣、蝦、螃蟹、魷魚、章魚、貝類等)。

並且實行下列的治療方法:

1. 多走路。一天以一萬步為目標。

2. 洗完澡後在腹部和腰部貼2~3回生薑貼布(第144頁)。

讓身體溫暖起來、充分排汗的話,血液循環也會變好。

3. 不要淋浴,用浴缸充分泡澡。

尤其建議泡生薑澡(第135頁)。

4. 夏天去海水浴場,多親近太陽和海水。
海水浴隔天,應該會感到皮膚變得潤澤,眼睛和嘴巴的乾燥情況也有明顯改善。

5. 食用中藥裡能改善血液循環的繖形科食物,例如當歸、川芎,以及能潤澤肌膚的地黃四物湯。

確實執行上列事項一個月後,你會明顯感覺到口乾舌燥和黑眼圈都消失了,皮膚變得有光彩。指甲變得堅固、頭髮也恢復該有的光澤。

「體寒.燥熱」的人→ 採取讓血氣運行順暢的飲食和泡澡

更年期特有的各種不舒服的便祕等症狀,也是「體寒.燥熱」典型的人常有的病徵,這也是去除「體寒」就可以消解。

這個典型的人顏面潮紅,微血管也擴張而浮現。作腹部觸診時,肚臍附近就像一條分隔線,肚臍以上溫暖,肚臍以下寒涼。

下半身(肚臍以下)因為寒涼,熱能、「氣」、血全往上半身直衝,頭昏腦脹、焦慮不安、失眠、噁心、咳嗽、口腔炎、口臭、肩膀酸痛等病症全都輪番上陣。

另外,因為熱能、「氣」等「力量」往上半身運行,排便、排尿等向下運行的「力量」相對變弱,導致便祕、小便無力等症狀,這就是因為血液無法順暢地在全身循環的關係。

這種血液循環阻塞的現象,在中醫稱為「血瘀」。「瘀」就有「阻塞」的意思。推薦這一典型的患者多吃梅乾,中國古書上記載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梅乾可以做為喝茶時的點心。

此外,蘿蔔葉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不妨把曬乾的蘿蔔葉切一切,加在胚牙米或玄米裡煮,或加進味噌湯裡。

體寒、燥熱的治療方式如下列說明,確實地做做看吧!

1. 先和平常一樣地泡完澡後,在浴缸裡放一張小椅子坐下,進行15~20分鐘左右的半身浴,讓身體暖和起來。也可以做足浴。

2. 下腹部和腰部下方貼生薑貼布(第144頁)。

3. 除了走路外,一天做2~3回屈膝蹲坐運動(第142頁)。

屈膝蹲坐運動在洗澡前進行更有效果。如果體力夠了,不妨接著挑戰慢跑、網球、體操、游泳等運動。

養成習慣後,首先排便可以通暢、也能回復排尿力道,下腹部變得溫暖、身體感到暖洋洋的。同時,燥熱、焦慮、失眠也能消解,咳嗽、噁心、肩膀酸痛的症狀也能逐漸減輕。

萬一無法完全執行上述方法的人,可以服用中藥做為輔助。

有「血瘀」症狀但缺乏體力、膚色白而體型稍胖的人可服用當歸芍藥散;體力中等的人服用桂枝茯苓丸;燥熱嚴重伴隨不安、失眠、焦慮的人,則服用加味逍遙散,都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水分過多而體寒」的人→ 排出體內囤積的水分
  
「水分過多而體寒」典型的人,要從「不積存水分」及「排除水分」兩方面來做起。

如先前所說,這一型當中很多人會出現心律不整、頻脈、暈眩等美尼爾氏症候群的病徵。在中醫稱為水中毒。

看到「水中毒」的字眼或許會覺得是什麼恐怖的疾病。但其實簡單說來,這就是身體的自然機制:為了自動恢復健康而拚命想把體內積存過多的水分排出體外而引起的症狀。

譬如說氣喘會有稀薄如水的痰;異位性皮膚炎會產生濕疹;花粉症引起打噴嚏或流鼻水等,在中醫裡都被視為為水中毒。

患有這些症狀的病患常會訴苦「在醫院老是治不好!」那是因為,西洋醫學的治療方法是─用藥物抑制身體想排出水分的反應。

但是,對於這一型的人,讓身體把「囤積的水」順其自然地趕出體外,使血液裡的代謝廢物排出,比什麼都來得重要。

這個典型的人應該經常多攝取對皮膚病極具療效的鋅以及韭菜、胡蘿蔔、蔥、洋蔥等抗過敏食物,還有能促進新陳代謝、含碘的海藻類。

此外,以泡澡及適度運動促進排汗的同時,也可以搭配有利尿作用的漢方。
其他的治療方法如下:

1. 泡鹽巴澡或生薑澡(第135頁)讓身體暖和。

天然鹽當中含有的礦物質、生薑中含有的鋅都能增進皮膚病的治療療效,讓身體有效的溫暖起來。

2. 以中藥裡的「越婢加朮附湯」來治療。

這個處方含有麻黃、附子、生薑、大棗等能夠溫熱身體的藥材、具利尿作用的白朮,以及有消炎作用的石膏。這個藥方能夠把造成過敏原因的「冷」和「水」去除,是相當適當的處方。

3. 少吃一點,多走路多運動,並以泡澡讓體溫上升。

依照上述的生活療法去做,首先排尿的改善幅度絕對會令人感到驚訝,排便也可以每天都通暢,身心都會感到輕鬆起來。有些人可能會排出混著膿、惡臭的體液,大約持續一個月左右、全身皮膚也可能產生紅紅、黑黑的疱,但這些疱會逐漸乾燥、消退之後,疼痛就會跟著減輕了。

針對「氣寒」的人→ 陽性食物、冥想訓練有效!

有句話說「病由氣生」,倦怠感、憂鬱、失眠等精神疾病徵狀,可以說都是「氣寒」而引起的。

診察這一型的患者時,可以清楚看到肚臍上方腹部大動脈的跳動,這是失眠、不安、缺乏體力的身體訊號。

重要的是,「氣寒」的人,腹部整個就像冰一樣的冷。此外,肺部和支氣管沒什麼特別異樣,卻老是覺得似乎有梅子核卡在喉頭般的異樣不適感,整天咳個不停的人也不在少數。

這在中醫被稱為「梅核氣」(現代醫學稱為臆球症,GlobusHystericus),是氣鬱現象出現時重要的徵狀。

「氣寒」典型的人,要徹底地以陽性食物為主,並且多攝取生薑或紫蘇葉等具有「行氣開鬱作用」(舒解鬱氣,讓心神舒暢)的食物。

生活習慣則依照下列各項要點執行:

1. 以一天一萬步為目標,盡量多走路。

2. 泡生薑澡(第135頁)。

3. 投入有興趣的事物,保持心神愉快。

4. 每天做20~30分鐘的冥想訓練。

想像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譬如說曾和朋友或家人一起去旅行的地點等。愉悅的冥想會促進腦部分泌一種和麻藥類似、稱做β-腦內啡(endorphin)的物質。因此冥想會讓血液循環變順暢、身體變得溫暖,甚至憂鬱病都可能獲得改善。

5. 服用含有紫蘇葉及生薑成分的半夏厚朴湯。

以上所建議的各種生活療法,若能每天確實執行,喉頭的異樣感、咳嗽、全身倦怠等症狀都能改善,尤其是雙腳會感到溫暖而舒適。再者,「悶悶不樂、失眠」等精神症狀也能獲得改善。 @(本文結束)

摘編自 《治百病,就靠體溫!連癌症都是!》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