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阿美族婦女 串起八里灣部落生命力

人氣: 2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3月30日報導】天使愛暖人間系列(2)(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30日電)「阿姨,妳煮得好好吃哦!」阿美族婦女那芝固雖手頭不寬裕,仍傳承母系社會堅毅祖訓,透過送餐貧童串起八里灣部落生命力,讓這批尚未成長茁壯原民小勇士們擁有美麗明天。

豐濱鄉位於花蓮東海岸地區,總人口數約5400多人,由17個小部落組成5大村落,主要族群包括阿美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布農族和閩南人,當地因工商業不發達、工作機會少,年輕人口大量外流,只剩老年人和幼童留守家園,隔代教養等教育和撫養問題特別嚴重。

生於斯、長於斯的那芝固自然看到了這個問題,也深刻感到它的嚴重性,因為她自己的成長故事就是從八里灣部落出發。

她在民國70年代國中畢業前,部落對外還沒有通行道路,必須從河床徒步上下學,復因家境清寒不得不輟學補貼家計。那芝固年紀輕輕就北上找工作,婚後與丈夫在台北租屋,以建築板模粗工維生,3年前再返鄉以打零工照顧5名子女。

不過,那芝固發現部落內的問題依然嚴重,不少貧童是父親離家、母親改嫁,兄弟姊妹由祖父母種田照顧,家計困窘,即使原住民小朋友生性樂天,但仍幾乎天天以青菜湯配白飯度日。

看到這種現象的那芝固,心中已許下絕不能讓部落裡下一代的年輕阿美族勇士們,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也許是在那芝固內心深處驀地有著祖靈吶喊;血液中傳承著阿美族母系社會特質,以原民婦女耐性與韌度,決定行有餘力照顧阿美族貧童。

不過,究竟要用什麼方式,才能達成心中的夢想,那芝固著實想了很久。民國97年間,她在展望會社工員協助下,投入豐濱鄉菊荷屋兒童送餐服務工作,順勢學會廚藝技能,細心料理出營養豐富的餐點,讓部落裡貧童也能享用色香味俱全午餐和晚餐。

「法姨(阿姨),妳煮得很好吃,謝謝妳!」那芝固每次聽到部落裡貧童稱讚,心中感到無比快樂。那芝固開懷大笑的說:「台灣世界展望會協助我跨出家庭,學會烹飪、美容、裁縫、拼布等技能,還能做餐幫助貧童,雖然我沒有錢,不過我現在活得很快樂。」

菊荷美食屋與展望會合作,每天提供愛心早晚餐給貧童,那芝固從志工服務過程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新方向。「即使再貧窮,原住民小朋友也不能沒有人照顧,因為他們是未來的希望」,今天的那芝固,每天開心的為部落內貧童奉獻,不畏困境迎向人生的挑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