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臺旅美科學家發現超大黑洞

距地球約三億光年 兩黑洞質量均大於太陽一百億倍 震驚天文學界

人氣: 2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12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韓婕綜合報導)美國加州大學柏克來分校的一組科學家發現了兩個已知最大黑洞,每一個的質量都相當於100億個太陽。這個科學家小組共有8人,由柏克來分校天文學教授馬中佩領導。天文學家認為有可能為了解早期宇宙狀況提供新的細節。


臺灣旅美學者馬中珮領導的團隊發現超大黑洞。圖為她及她3歲的兒子。(中央社)

發表最新黑洞研究論文的華裔天文物理學家馬中珮出身新聞世家,父親馬驥伸是臺灣知名新聞學者,母親是資深媒體人、前監委黃肇珩。黃肇珩說女兒從小就對天文學極感興趣,非常喜歡觀星。馬中珮曾就讀復興中學和北一女中,高二時赴美求學,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天文物理及宇宙學。

黑洞由超大恆星塌陷形成


臺灣旅美學者馬中珮和另一位研究人員發現的超大黑洞。(Gemini Observatory/AURA illustration by Lynette Cook)

美國之音報導,馬中珮與研究生麥克康奈爾(Nicholas McConnell)共同利用夏威夷毛納基(Mauna Kea)的雙子星(Gemini)望遠鏡等設備觀測得到的,這兩個黑洞的質量遠遠超過科學家之前的推算,足以吞噬10個太陽系。麥克康奈爾認為,這個新發現再度拓展了天文學的領域。

這個研究小組在距離地球2.7億光年的銀河系,發現兩個質量大於太陽100億倍大的超大黑洞,吸力範圍是太陽的7倍。這個發現,也讓天文學界大為振奮!黑洞引力場覆蓋的面積相當於太陽系的5倍,而以前觀測到的最大的黑洞體積大約為太陽系的68億倍,是33年前由加州理工學院的華萊士.薩金特在M87星系發現的。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表示,最新發現的超巨黑洞,位於距地球3億光年的一個龐大橢圓形星系的中央。他們認為,巨大星系及其中的黑洞是100億年前兩個或者更多螺旋狀星系相撞時形成的。黑洞由超大恆星塌陷形成,包括光線在內的任何物質都無法逃脫它的巨大吸力。

馬中佩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採訪時說:「我感到非常興奮,因為通過對這些黑洞進行研究能夠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星系如何形成。我們認為它們在母星系形成時形成。讓我感到非常好奇的是,這些黑洞如何擁有如此巨大的質量。它們潛伏在一個很小的區域內,質量卻是一個天文數字。」

在宇宙發展過程中的這個早期階段,被稱為類星體的罕見耀眼星系很普通。天文學家說,這兩個新發現的超大黑洞很可能是殘留的黑暗的類星體。研究發現刊登在這個星期的《自然》雜誌上。

兩個超級大黑洞,可能是因為不只有能力吞噬行星、恆星,同時也能吸進小星系,過程可以長達數十億年甚至數百億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