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小腸問題難診斷 新利器突破窘境

(Fotolia)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小腸出血只占腸胃道出血的5%,因診斷與治療不易,常造成病患的痛苦與醫師治療上的困擾。

新一代小腸出血診治的新利器「單氣囊輔助小腸鏡」,能確實診斷小腸出血,解決診斷治療的困境。

三軍總醫院胃腸科主治醫師黃天祐表示,成人小腸的長度約有6公尺長,上下連接著胃跟大腸,一般的胃鏡及大腸鏡的長度並無法到達小腸的深部,一旦小腸發生問題,不論診斷或治療都顯得困難。

小腸以往是腸胃道內視鏡檢查的禁區,致使小腸疾病一向是腸胃道疾病的盲點。

過去研究發現,小腸出血在不同年齡層原因也不盡相同,老年人以黏膜的血管分化不良為最常見;中年人以小腸的腫瘤最常見。

過去對於小腸出血,只能以症狀配合影像工具,如小腸鋇劑攝影、斷層掃描、血管攝影來臆測出血的位置及原因,有些甚至需要以手術方式,將病人的腹腔打開,確定出血位置。

黃天祐表示,近來一位74歲病患許先生,有心肌肥厚病史,因呼吸喘及嚴重貧血入院,病人持續解黑便,經胃鏡及大腸鏡檢查皆未發現出血點,腹部血管攝影及核醫掃描也無法確定出血位置。

最後安排單氣囊輔助小腸鏡檢查,結果發現小腸的空腸段有出血點,並立即止血,獲得正確治療後病患已不再解黑便,同時血色素逐漸回升至正常值。

黃天祐表示,小腸出血診治的新利器「單氣囊輔助小腸鏡」,解決了無法正確診治及開刀的窘境。

黃天祐強調,相較於膠囊內視鏡及雙氣囊小腸鏡,這項新利器——單氣囊輔助小腸鏡,操作簡單且耗費時間較短,一發現病灶即可立即止血、切片、切除,若無法當下切除或需進一步處理的病灶,也能做成標記,以方便外科醫師診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