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公益與營利相立 臺灣社會企業漸起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3年12月23日訊】(新紀元週刊357期,記者趙芷菱報導)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連環爆,讓人不得不關心餐桌上美食的來源,公平貿易商品也漸受矚目。此類商品大多從源頭就要求有機栽種,並強調透明化與可責性歸屬,讓消費者有機會能夠重新認識自己所購買的商品、做出對土地不一樣的選擇。

兼具「公益」與「利益」的「社會企業」,逐漸在臺灣社會受到關注。相較於歐美及日、韓各國,臺灣大眾對於「社會企業」的「公平貿易」概念是相當陌生的。由多家公平貿易機構共同合作的臺灣第一家「公平超市」於12月5日正式開幕,在近年食品安全連環爆的情形下,對於秉持「透明、可責、可追溯」原則的公平貿易認證的社會企業,讓想成功也想做好事的年輕人開創新一願景,希望以商業模式來解決社會或環境問題。

政府倡社會企業 民眾關注公平貿易

日前在中正紀念堂舉辦社會企業假日市集,臺灣勞委會主委潘世偉表示,近年不斷倡議社會企業概念及輔導民間團體轉型發展,今年更將11月訂為「社會企業月」。現場有逾百家社會企業參與,展售各式特色商品、服務和手工藝。計有較為大眾熟知的咖啡豆進口貿易商「生態綠」、「雨林咖啡」,還有臺灣第一家獲得世界公平貿易組織(WFTO)認證的設計師品牌「繭裹子」,第一家國際公平貿易品牌進口商「地球樹」等攤位,精彩紛呈、各具特色,新型態的公平貿易觀念也為參觀者上了一課。

於2007年成立的「生態綠」咖啡,是華文地區第一個取得公平貿易認證的組織。創辦人徐文彥、余宛如夫妻以賣「公平貿易」咖啡兼做公益為創業目的。目前正積極接受創投與財務輔導,明年初可望成為臺灣首家登錄「創櫃板」(創意櫃檯,為參考美國鼓勵新興成長企業上市集資,順利籌措資金的平臺)的社會企業。

談到社會企業上市募資,最經典的例子首推英國公平貿易咖啡Cafedirect,於2004年上市後一舉募得新臺幣兩億多元,是有史以來社企募資的最大規模。Cafedirect是1991年由英國四家長期與小農合作、推廣公平貿易的慈善公司所組成。成立緣於1989年咖啡豆價格一落千丈,使眾多辛苦栽種咖啡豆的小農生活無以為濟,也因這類來源的咖啡稱為「血汗咖啡」。

Cafedirect以高於公平貿易價格(Fairtrade price)向咖啡農收購,還透過生產夥伴計畫(Producer Partnership Programmes)教育農民育種、輪種、經營、行銷、品質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以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後來Cafedirect還將事業延伸到茶葉(Teadirect)、糖和可可(Cocodirect)。

企業轉型社企

目前臺灣的社會企業概況仍以非營利組織轉型、企業投注關懷者居多。2011年獲得國家永續發展獎的「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係藉由投資烘培事業,創立出鮮明且具影響力的品牌,回饋心智障礙孩子的就業與輔導。然而,其組織目前主要的資金來源仍分為烘培事業、社會捐款與政府補助三大部分,與全然獨立的社企概念仍有距離。

另外火紅的「不老騎士」話題,則是源自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的創意,藉由拍攝記錄下老人環島圓夢的旅程,參展播映,以貼補組織收入。還有「紙風車劇團」,係透過企業贊助與民間籌資,日常除了售票公演事業外,自2006年展開為期五年的「三一九鄉村兒童藝術工程」,走遍臺灣偏遠鄉鎮,帶給無法踏進國家劇院的孩子們,欣賞戲劇及體驗互動的樂趣。

大智文創是少數具有知名度的社會企業創業,創辦《The Big Issue Taiwan大誌雜誌》,係移植了英國《The Big Issue》在世界各地成功的經驗來到臺灣,主張與街友均分販賣雜誌的收入,換取街友自主就業的生存尊嚴機會。

自然工法 消費越多越保育

「看見臺灣」電影,讓臺灣人目睹到很多森林,因為人為的開發濫墾而遭到破壞,像高山茶、高麗菜、高山水果等的栽種亦是元凶之一。像這樣環保和經濟兩方的對抗,不斷在世界各地上演,難道真不能魚與熊掌兼得?

其實不然,位於臺東的「我自然」農場,以自然的地形、不打地基的方式興建房舍,並以復育原始森林的自然生態工法栽種茶葉,不僅不用除草,也沒有病蟲害、農藥的問題,還一年六收,以低海拔的高度產出高品質的茶葉。

而南美洲巴拉圭境內的巴拉那森林(parana forest),近一世紀以來,當地居民為了發展經濟,有超過95%的森林被砍伐。一間由美國人成立的Guayaki公司,也是利用自然生態工法栽種Yerba Mate(瑪黛茶)而復育森林,消費者需求越多,森林就能夠復育更多,形成良性的循環。

青年回鄉推有機 利農利商

近年關心食品安全問題,臺灣有許多年輕人回鄉,推廣無毒有機產品,建立網路直銷平臺。其中1973年出生的譚景文,於2010年成立「鄰鄉良食」社會企業,把公平貿易的理念帶入偏鄉,以最終端售價的八折價格,向小農收購經認證的無毒有機農產品;目前已有中華電信、中華汽車、匯豐和渣打銀行等多家企業採購,提供員工日常生活所需,或年節送禮之用。

所收購的有機水果來源,以尖石鄉馬里光部落為例,七位祖母級婦女種植的五月桃,透過「鄰鄉良食」賣出3600盒,比前年多出一倍以上,收購價也比盤商多出一倍多,令老奶奶們笑容滿面,希望號召更多部落婦女加入。政大企管系教授黃秉德認為,「鄰鄉良食」這樣的平臺,協助企業直接向鄰近小農購買農產品,一來降低食物里程,二來也吃得安心,值得鼓勵。◇

本文轉自第357期【新紀元週刊】「焦點新聞」欄目(第357期2013/12/19)
想提前看到新紀元更多精彩文章嗎?請訪問新紀元周刊網站:
http://mag.epochtimes.co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