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水汴頭持火把迎暗景 重拾村民的共同記憶

從台北專程帶著家人和外國朋友來體驗舉火把遊客庄的康先生(後排左三)與雲林縣政府文化處長林孟儀(後排左三)合影。(廖素貞/大紀元)

人氣: 349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6年09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2016年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系列活動,16日在崙背鄉舉辦「水汴頭迎暗景」活動,這項活動已有100多年歷史,是詔安客家傳統習俗之一,也是台灣少有的民間習俗,每年的中秋節,水汴頭社區都會舉辦「迎暗景」活動,今年也不例外,雖然因颱風順延一天,但參與人潮依然不減,從下午四點起,村裡的廟口已熱鬧非凡,到了晚上更是鑼聲、鼓聲、鞭炮聲齊鳴,在完成點燈儀式後,全村的人手持火把,隨著崇賢寺的神轎、神將團及外地來助陣的武轎陣,還有琪鈺森巴鼓隊,熱鬧的從廟口出發,沿著村著的外圍巡繞一圈,綿延的隊伍,彷彿一條火龍穿梭在黑夜間。

崇賢寺召集人李建舖表示,「水汴頭迎暗景」這個習俗,源自於先民為了防禦原住民的侵擾,每年的中秋節,村民會拿著火把「顧更」,後來因村子裡人丁稀少,為了保衛村民的安全,先民就做了很多「火把」虛張聲勢把敵人嚇跑,隨著社會的變遷,舉火把守更已失去了防禦的作用,後來就演變成中秋節迎暗景的習俗。除了請神明出巡驅邪保佑村民平安外,另外也增添中秋節的過節氣氛,是社區居民的共同記憶,到現在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今年為了讓更多小朋友也能參與拿火把遊庄頭的活動,特別請悠紙生活館設計環保又安全的紙火把,裡面裝LED燈泡,讓小朋友和社區民眾自己組合和彩繪,從中體驗自製火把的樂趣。

李建舖表示,舉火把迎暗景原是村民自發性的活動,中間曾中斷了一段時間,2005年的中秋節在村民的建議下,重拾中斷了30年的迎暗景活動。無意中被縣長蘇治芬的幕僚發現這個活動很有保存的價值,後來受到蘇治芬的肯定,2006年起就得到縣府的補助,活動才越辦越大,到今年已是第11年了。

除了中秋節迎暗景,水汴頭還有一個「擲米籮」占卜明年收成好壞的習俗,就是用傳統的竹製米籮,從廟的後面把米籮往廟的屋頂上丟,掉到地上的米籮,如果是口朝上,就是明年會豐收,相反就是欠收,如果米籮是側躺著,就是好、壞各半,這項傳統一直沿襲至今,也是水汴頭社區的獨特民俗。

詔安文化館館長李日存與來賓點燃傳統竹火把,準備出發遊客庄。(廖素貞/大紀元)
民眾手持紙火把,開心參加遊客庄迎暗景。(廖素貞/大紀元)
小朋友和社區民眾專注的組合及彩繪用瓦楞紙製作的火把。(廖素貞/大紀元)

由於竹製米籮經過長年的丟擲,已嚴重受損,李見舖擔憂地表示,因為竹籮的外型關係到占卜的準確度!找遍台灣各地,至今還找不到一個可以做出和原來米籮外形一模一樣的人,連被譽為國寶級的竹藝師也做不出來!

責任編輯:王愉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