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氣溫降15度心肌梗塞增兩成 醫提兩方式預防

冬季心血管病高發,要注意關鍵部位保暖,可預防中風和心肌梗塞。(Africa Studio /shutterstock)
人氣: 306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4年02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過年時節氣溫驟降,血管可能急遽收縮而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據台灣本土研究指出,氣溫每降低2.9度,腦中風機率也會增加11%,而導致台灣民眾暴露於急重症風險的原因,與代謝症候群,及長期被忽略的高血脂有關,醫師提醒,健康的生活習慣,搭配穩定採納正規治療,才能雙管齊下,達到良好的疾病控制。

台灣心肌梗塞學會攜手國健署於過年前宣導《降血脂抗心梗,齊團圓過好年》,針對血脂議題提醒慢性病與代謝症候群患者,及早控制自身的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及二害「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等問題。

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高雄榮民總醫院重症醫學部主任黃偉春說,觀察台灣民眾對於「三高、二害」的認知,可以發現高血脂民眾的診斷率僅約五成,也就是有一半的病患忽略自己的疾病。

另據111年台灣民眾死因統計結果顯示,台灣十大死因的原因,有超過半數與慢性疾病有關,且具備相同的危險因子「代謝症候群」。台灣心肌梗塞學會常務理事黃群耀表示,代謝症候群具有五項危險因子,只要符合三項或以上,則認定為代謝症候群,進一步檢視三高,可以發現高血脂的盛行率高達26%,未來發生心臟疾病的風險高達3倍。

直接導致高血脂的原因,與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過多,以及俗稱「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太少有關,低密度脂蛋白會將膽固醇從肝臟帶到血液中,相反的,高密度脂蛋白則會將血液中的膽固醇帶回肝臟代謝。

黃群耀進一步說明,也就是說,隨著低密度脂蛋白增加,可能會有更多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塊,當數量逐漸增多,血管變得越來越狹窄,不僅會導致血液循環變差,引起疲勞、頭暈等症狀,一旦斑塊破裂還可能產生血栓,導致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急性症狀。

近期天氣驟降,台灣民眾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驟升,黃偉春說,據台灣本土研究指出,若氣溫坐落在15 °C至32 °C之間,每降低1 °C,50歲以上熟齡族群的心肌梗塞風險增加至1.1%,若氣溫驟減至15°C,熟齡族群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將會增加至將近2成。

台灣心肌梗塞學會提醒,民眾迎戰慢性病、代謝症候群,及高血脂,惟有健康的生活習慣,搭配穩定採納正規治療,才能雙管齊下,達到良好的疾病控制。提醒民眾,一旦血脂數值超標,切莫覺得「血脂超標一點點、吃保健食品就會好」,積極就醫、治療才能有效避免慢性病變成急重症。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