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一半人口 有幽門桿菌 十二指腸潰瘍、胃癌 與它有關

人氣: 3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3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蔡彰盛╱竹市報導

經常有民眾在飯後一個半小時內,即出現上腹有如蟲咬、鑽孔似的疼痛,有人更在半夜痛醒,衛生署新竹醫院醫師發現,原來是十二指腸潰瘍作祟,經給予制酸劑後幾分鐘,疼痛狀況立即解除。

衛生署新竹醫院腸胃科醫師許丁壬表示,消化性潰瘍與幽門螺旋桿菌是腸胃科門診經常遇到的問題。在腸胃道中會發生消化性潰瘍的部位都是暴露在胃酸的位置,如胃和十二指腸等。

許丁壬表示,胃潰瘍的病人往往只有輕微的上腹部不舒服,或者是根本沒有症狀,需要詳細的檢查才能正確的診斷。

他說,當內視鏡檢查發現有胃潰瘍時,醫師就得去分辨潰瘍是否有惡性病變的可能,須進一步做胃的切片檢查,以避免把胃癌誤診為良性潰瘍。

一般良性潰瘍在用藥二到三星期後,症狀就可以完全獲得顯著的改善,而在六到八星期後,潰瘍就可完全癒合。但對於胃潰瘍病人,即使症狀已改善或已痊癒,也應該再次施行內視鏡檢查,以免誤診。

此外,幽門螺旋桿菌和人類的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腺癌和胃淋巴癌有關。台灣有一半的人口感染幽門桿菌,但是大部分的人並沒有消化性潰瘍,其中只有廿%的人終其一生有出現消化性潰瘍的可能。但是幾乎所有的十二指腸潰瘍患者,都可以在胃竇部找到幽門桿菌,顯示幽門桿菌是造成十二指腸潰瘍的因素。

許丁壬表示,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經過除菌後,可降低復發率,有九十%的病人可治癒且不再復發。

值得注意的是,幽門桿菌感染者發生胃癌的機會,是沒有感染者的二到八倍,但並不是所有的胃癌都是因為幽門桿菌感染而來,其他發生原因還包括常食用醃漬食物等。

到目前為止,消除幽門螺旋桿菌已成為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新趨勢。此外,患者還須配合戒菸、停止喝酒、謹慎使用止痛藥和類固醇等。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