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慈濟癌友會醫學講座

放射線治療的最新發展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1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金沙休斯頓報導)10月29日星期日下午2點到4點,慈濟德州分會醫療組邀請到任教於休斯頓安德森腫瘤中心的放射線治療醫師江碩到靜思堂,為癌友介紹放射線治療的最新發展。

在治療癌症的過程中,放射線治療佔有相當重要的一環。放射線治療腫瘤的原理,是利用高劑量的游離輻射線(包括高能量的X光或噶瑪射線Gamma)來殺傷癌細胞。在身體接受放射線的治療時,正常組織的細胞也會受到輻射傷害。為了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減少正常細胞的傷害,放射治療計劃非常重要,其目的就是要考量怎樣在各種正常組織的忍受劑量內,將癌細胞全部消滅。
  
江碩醫師早年畢業於俄亥俄(Ohio Medical College)醫學院,並曾在安德森腫瘤中心任放射線住院醫師。 目前任教於安德森腫瘤中心,也是賽菲爾(Cy-Fair)腫瘤中心的癌症醫生。據江醫師介紹,放射線治療基本上是使用比平常劑量高1千倍的X光。以前的治療計劃是用「強度調整輻射理論」(IMRT﹕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ory),做治療前要用方形或長方形的鉛塊做成模型,中間有洞,洞孔做成配合腫瘤的大小和形狀,治療時把鉛塊放在腫瘤上,光束透過孔洞,予以放射治療。缺點是鉛塊是死物,而器官是會蠕動和移換位置的活物,不可能被鉛塊固定在一個地方接受腫瘤的治療,因此放射線治療對於週遭正常細胞的傷害幾乎無可避免。

現在的治療計劃使用「圖像引導輻射理論」(IGRT﹕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ory),治療機裡面帶有掃瞄功能。當掃瞄到腫瘤後,電腦會根據正面、背面、側面照出的結果擬定治療計劃,在治療前先將保護正常細胞的藥物注射入血管,然後從不同的角度將光束打進腫瘤。保護正常部位的鉛塊則改成有上下移動能力的齒梳(Multileaf Collimator),治療時鉛塊放在腫瘤上,但齒梳因腫瘤的形狀和移動而調整變化,因而保護正常細胞不受傷害。

江碩醫師並用攝護腺癌的治療作為例證,詳細解說此治療計劃的使用。 ◇ @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