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你認識壓力嗎?

文/國軍桃園總醫院精神科劉健群醫師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6日訊】
台灣步入工商業社會多年,生活步調逐漸變快,人們在生活中面對比過去更多的壓力,但壓力無聲無息,什麼才是壓力呢?很少人知道我們時時刻刻面對的壓力是什麼,在此我們將介紹何謂壓力?如何處理壓力?

壓力源如生活、工作、人際互動等點點滴滴,都可能讓人引發神經生理上的刺激而作出立即的反應,例如血壓上升、膽固醇增加、胃酸分泌、肌肉收縮等等。暫時而輕微的刺激可能微不足道,但一次十分嚴重的刺激或長期持續的刺激都可能因為人體因應不良而造成嚴重的問題。一般的壓力因素有些是生理上的,例如冷或熱等;有些是心理上的,例如,自尊受到威脅等等;也可能有社會性的壓力因素,例如,失業、家人去世等。不管是甚麼樣的壓力因素,都可能會引起相似的神經生理反應。

前述人體的神經生理反應就稱之為壓力反應,目的是為了讓人能在必要的時候可以作出迅速的反應,以保護人體,但是,當壓力反應的產物形成後卻未能適當的加以利用,反而會使身體變得不健康,另外,壓力反應持續的時間越久,影響就可能越大,也越可能因此而生病,甚至大過一次來得快去得也快的危機事件,然而因為我們往往容易忽略這些長期持續的壓力,也常成為慢性壓力的犧牲者。

當然,壓力本身對人體可能有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在正面的影響方面,壓力讓我們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反應迅速,為了消除所面臨壓力,我們會更有動機去完成某事、對簡單事物的學習效果變佳。但是,上述的這些好處都是在輕微的壓力下產生,當壓力過大或持續維持一定程度的壓力時,壓力反應反而變成一種對人體健康狀態的妨礙,在負面的影響方面,壓力讓我們的注意力降低,認知能力窄化,沒有辦法對事物做全盤的考量。過高的壓力導致生活與工作表現變差,甚至會讓我們逃避,而不去做該做的事,甚至導致生理上的不適與疾病如身心疾病等。

臨床經驗證實,壓力與許多疾病息息相關,簡介如下:在心臟血管系統方面,有(一)高血壓:壓力造成血管收縮、血流量增加使得血壓升高,長期便形成高血壓甚至腦中風;(二)冠狀動脈心臟病:壓力使得心跳速率加快、血清膽固醇升高與血量的增加,造成心臟負荷過重,臨床研究也證實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率與職業壓力之間成正相關。腸胃消化系統方面,有(一)消化性潰瘍:壓力造成胃酸分泌過多,過多的胃酸侵蝕胃壁便形成潰瘍,另外,壓力大的人經常暴飲暴食也會造成消化系統的傷害。肌肉系統方面,(一)偏頭痛:壓力會讓肌肉緊張與頭部血管擴張以利血液流向腦部,卻也因此與偏頭痛密不可分,研究發現,有偏頭痛的人大多競爭心很強、要求完美、常在一個時間做很多事情;(二)緊張性頭痛:頭部肌肉緊張造成的頭痛幾乎可以與壓力劃上等號。其他方面,如,(一)感冒:壓力造成的免疫力與維生素降低,使罹患感冒的機率增加;(二)過敏與氣喘:這也與抵抗力的降低有關,另外壓力導致腎上腺素分泌,也會降低抗組織胺,增加過敏發生的可能。

生活中處處壓力,我們如何在壓力環伺的情況下生存呢?其實面對壓力是有因應之道的,簡介如下:多數壓力與生活事件有關,要減輕壓力自然要從生活著手,我們需要時間去分析自己遇到怎樣的壓力?通常如何因應?效果如何?怎樣會更有效?等等,才能對症下藥,另外,家人間常起衝突,會變成很嚴重的壓力,反之則會是很有效的支持力量,所以,生活上的調適與家庭的支持都有助於壓力的因應。另外,我們的生活型態規律嗎?有沒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熬夜、飲食不正常、抽菸、喝酒等等;工作之餘有沒有健康的消遣娛樂?別忘了規律的運動,特別是有氧運動,例如,慢跑、伸展體操、太極拳等等對身體的放鬆有很大的幫助,運動時注意力暫時離開壓力源,會讓頭腦更清晰。

當然,很多壓力來自於我們的想法,例如說「一定是我的錯!」、「一切都完了!」等負向思考都會造成壓力;另外,有一種人在心理學上稱之為A型性格,做事情總是非常的匆忙,一刻鐘也停不下來,因為他們要完成的事情太多,時間總是不夠用,如果我們是這樣的人,就得得當心了,因為許多種心臟病在這些人身上的發生率都高於一般人,而改變之道就是試著讓自己的生活步調放慢、放鬆心情。當然如果無法獲得良好效果或是壓力已經導致嚴重的問題,就必須嘗試尋求醫師的診療,身心醫療上如放鬆訓練、藥物治療,甚至心理治療等,都對壓力導致的問題有著良好的效果。◇(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