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神的恩典」 創作人張蓬潔走出憂鬱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7日報導】尋找快樂的金鑰匙 (七):個案篇(中央社記者羅廣仁台北十七日電)具有漫畫助手、電視節目卡通原畫作者、公益歌曲作者、開演唱會、製作唱片專輯、主持廣播節目等豐富經歷的張蓬潔,令人難以想像她曾被憂鬱症、暴食症所苦,但她受宗教的力量而得到醫治,在靈、魂、體的調和下,療癒憂鬱症,找到快樂的金鑰匙,活出生命的亮麗色彩。

目前為自由創作人的張蓬潔,創作內容包括漫畫、兒童繪本、音樂、文字及詩歌。

談到罹患憂鬱症的經驗,張蓬潔是先從暴飲暴食開始。起初吃得過量,但未察覺有什麼大問題,後來在極大的工作壓力和受到情緒傷害及內心衝突、心結交織的同時,情況越來越嚴重。

一九九二年,張蓬潔出國遊學,本以為可紓解工作壓力,有一個喘息的機會,沒想到六個月後,故態復萌、甚至變本加厲,讓她身心俱疲。

一九九三年,回台灣後,張蓬潔情緒滑落,常傷心落淚、意志消沈,最後變得了無生趣、痛苦絕望。她開始找問題的根源,除了為減重問題研究過營養學和請教營養師,也開始翻閱有關精神醫學﹑心理學等書籍,最後發現自己患了憂鬱症。

憂鬱症可能有的行為失常包括厭食、暴食。厭食症是指無進食慾望,最後甚至根本吃不下;暴食症則是不停地吃或吃過量,有人為身材而催吐,有人吐不出來,張蓬潔屬於後者。

雖然暴食,但張蓬潔的體重也只是從原本的四十幾公斤增加不到五十公斤,但是,她指出,憂鬱症患者是極度對自己沒有信心和失望的,這些都讓病情日益加重,最後會讓患者極度絕望,而可能走向自殺之路。

不論是厭食或是暴食,都是一種無法自行控制的強迫性行為。因為憂鬱症患者易有「上癮」行為,無論煙、酒、食物等,都不易戒除。張蓬潔在知道病情後,嘗試尋求教會機構的「心理輔導」幫助和心理醫師的協助,並且開始服藥,身體接受治療。

張蓬潔有一天在福音書房看到一本名叫「恩典」的書,發現自己正是「自我形像薄弱」、「完美主義」、「情緒傷害」、「自卑感」的人,加以受到現實生活中的工作壓力和情緒傷害,所以精神崩潰。但精神崩潰不是發瘋,而是心理的病倒(men al break-down),還是有機會重建心理,站起來。

一九九四年底,張蓬潔無意間出席了一場醫治佈道大會,在大家齊聲用詩歌敬拜讚美神時,自己開始不由自主地流淚,雖然講員未提到她的病症,但在整個聚會過程中,張蓬潔感受到一股能力從上頭澆灌下來。這一次的經歷讓她心情趨於平靜,之後飲食習慣漸正常,不再過量,情緒也一天天往上揚,能正常工作。

一九九五年初,張蓬潔憂鬱症竟然不藥而癒了,整個人像從死裡復活般煥然一新。 

張蓬潔認為,憂鬱症的痊癒需要靈、魂、體的調和。人是由靈、魂、體三方共同組成,無論其中任何一方出了問題,都會連帶影響其他兩方面。若三方各以負面相互影響,就會造成可怕的惡性循環。

她在發現憂鬱症後,就醫用藥就是調和「體」,尋求打開心理的結,是調和「魂」,而宗教力量的加持就是「靈」的部分。

靠著宗教力量走出憂鬱症的張蓬潔,不忘感謝「神的恩典」,針對大人、小孩不同年齡層,透過各種創作,提供自己走出憂鬱的經驗,並宣導減肥、抗憂鬱和正確的人生觀念。

事實上,她的創作對社會有積極正面的意義,其中,「家有五寶」曾獲國立編譯館優良漫畫第二名,「胖國王」榮獲信誼基金會幼兒文學獎;以如何走出憂鬱症為主題的「天亮了不怕」 (歌唱CD)更獲得行政院新聞局優良有聲出版品的榮譽。

走出藍色憂鬱,張蓬潔尋找到快樂的金鑰匙,她說,在過程之中最需要的是親友支持、真心接納和鼓勵,以及堅定信仰的力量。張蓬潔現在正以親身的見證,助人走出憂鬱,並用漫畫、音樂創作出一條愛的道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