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陳納德銅像落腳花蓮 周末邀陳香梅剪綵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方旭台北十日電)飛虎將軍陳納德在我國抗戰最艱困時刻,號召大批美國備役飛官來華對抗日軍侵略,深為我國軍民感念。空軍司令部藉慶祝四零一聯隊隊史館開幕機會,把原本位於北市新生公園的陳納德銅像迎接到花蓮基地安置,並邀陳納德遺孀陳香梅特地自美來台剪綵,以紀念這段中美空軍合作的深厚友誼。

其實早在民國四十年代,政府即在新公園(現今二二八紀念公園)中放置陳納德銅像,以紀念陳納德在二戰期間,率領美國志願航空隊協助我國抗日的貢獻,不過已在一九九七年元月遷移到新生公園存展。

但為紀念陳納德對我國空軍貢獻,以及與四零一聯隊第五大隊的淵源,因此空軍趁紀念「八一四」空軍勝利紀念日六十九週年機會,將陳納德銅像移到花蓮空軍基地,與相關文物、資料以紀念館的形式永久保存,同時邀請陳香梅女士在十二日當天到花蓮基地剪綵,以玆紀念;由於陳女士已經八十高齡,因此能邀請她與會,空軍表示相當難得且感光榮。

國人耳熟能詳的「飛虎隊」,其實全稱為「美國援華志願航空隊」,陳納德將軍即為飛虎隊創始人。根據軍方統計,飛虎隊在對日抗戰期間,共擊落日本敵機兩千六百架,擊沉或重創兩百二十三萬噸敵方商船、四十四艘軍艦、一萬三千艘百噸以下內河船隻,擊斃日軍六萬六千多名,可說戰功彪炳。

但飛虎隊的草創階段卻備感艱辛,因為當時美國輿論對我國抗戰前途普遍悲觀,欠缺有效援助,所以陳納德雖然以美國中校飛行教官身分,於一九四一年八月一日,指揮美籍飛行員駕駛百架P-40驅逐機來華助戰,並於昆明成軍,但成員多是美國備役軍官。

不過在一九四一年底,在珍珠港事變後的十二月二十日,飛虎隊首度在雲南迎戰日機,即旗開得勝,擊落四架日本轟炸機,並在七個月內擊毀日機近三百架,對我國民心士氣鼓舞甚大。

一九四二年,飛虎隊被改編為美國駐華特遣隊,由陳納德任司令;並於次年三月再改編為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陳納德晉升為少將。飛虎隊改編為第十四航空隊後,還肩負起飛越喜馬拉雅山,從印度接運戰略物資的「駝峰航線」。

這條形如駝峰的空中運輸線,不但氣流劇烈變化,又僅能在峽谷中穿行,極為艱檢,雖然三年多時間共運送了八十萬噸物資、三萬三千多人,航空隊卻損失了五百六十三架飛機,犧牲超過一千五百人。

一九四三年八月,中美空軍混合編成中美混合聯隊,以提昇空軍換裝美製機種戰力;我國空軍第一、三、五大隊均納編入混合聯隊,從此空軍對日作戰由被動改為主動,逐漸拿下制空權。

也就是這層淵源,傳衍自第五作戰大隊、駐防花蓮的四零一聯隊第五大隊戰機上,原本也延用飛虎隊徽,也就是由一隻張著翅膀的老虎躍起為主體,老虎尾巴高高豎起,與身體共同構成象徵勝利的V字圖案;直到前 年擴編後才採用阿美族太陽神「馬拉道」圖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