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漫漫假期~ 旅行不腹瀉

消化系中心彙整 / 胃腸肝膽科 周昆慶 醫師校閱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7日訊】伴隨著煙火秀的倒數計時,新的一年已經開始,看著年曆上一連串新年假期及國定假日,在工作繁忙之餘,不由得想把握這難得的假期安排旅遊活動,不論是國內外旅遊,絕大部份的人會想藉此機會獲得放鬆、娛樂和體驗不同地理民俗風情;然而,隻身異地時,某些體質生理反應的『水土不服』症狀,常擾亂旅行者原有的愉悅心情,常見症狀之一即為『旅行者腹瀉』。

旅行者腹瀉的特性及常見原因:

1. 盛行地區:開發中或未開發的國家,例如:非洲、拉丁美洲、印度或東南亞等地。

2. 定義:為24小時內排出3或3次以上的糞便呈軟、水狀,且有一種或多種以上的症狀,如:噁心、嘔吐、腹部痙攣、發燒、或便中帶血。

3.發生時間:在到達旅遊地點後3天至5天內發病,一般1-5天會自行痊癒,很少產生致命性。這和食物中毒的區別,在於『食物中毒』通常在進食後2-8小時內,發生嘔吐、腹瀉或二種症狀同時出現,有些人會伴隨著發燒,但此此病症很少持續超過6-12小時。

4. 感染病原:最常見的病菌感染是腸毒素大腸桿菌(ETEC,Enterotoxigenic strains of Escherichia coli),發生率約40~50%,其他感染病菌包含有:沙門桿菌、志賀桿菌感染、寄生性原生物(如:腸梨形蟲和痢疾阿米巴)或病毒,但仍有些旅行者腹瀉的原因不明確。

5. 其他可能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食用了當地不乾淨的食品;少部分的旅行者腹瀉可能是由於時差、飲食改變、長途跋涉引起的勞累或壓力等而降低抵抗力。

自我照顧及處置方法:

1.水分及電解質攝取:輕度嘔吐腹瀉者,為了避免脫水,足夠的水分及電解質攝取是很重要的,可飲用加溫開水稀釋過的運動飲料;症狀嚴重者,可少量多次服用含糖分與電解質補充口服液(如:Pedialyte或 口服脫水補充液ORS),此類補充液的糖分及電解質較容易在腹瀉的腸壁被吸收。

2. 若在沒有此補充液備用的狀況下,可飲用稀釋的運動飲料、溫開水,並可吃一些高澱粉食物(如:米飯、麵、白麵包吐司、馬鈴薯、蘇打餅乾或不油膩的鹹餅乾等);但要避免含高糖的食物或飲料(如:糖果、飲料、果汁、冰淇淋等),這是因為高糖會引起腸道內高滲透分子濃度而促進脫水的現象,奶類、乳製品也應避免在腹瀉的24 – 48小時內食用,改以蔬菜(肉)清湯攝取。

3.必要時,尋求當地的醫師診治服藥,若腹瀉嚴重、帶血或旅遊地區為高危險感染地帶,醫師可能會要求做糞便培養或寄生蟲檢查,以協助做更明確的診斷,千萬不要自行購買服用抗生素,而破壞腸內有益菌的平衡,使腹瀉更加嚴重。

預防措施:

1. 享用熱食、熟食。勿食未煮熟的各種食物,如:生菜沙拉、海鮮、肉類。

2. 煮沸過的飲用水及乳製品,未能確保用水品質時,避免食用各種冰品及加入飲料的冰塊。刷牙的生水更不要吞食,若嘴巴或牙齦有任何破傷浮腫,要避免用生水,或未處理過的水刷牙。

3. 當地市售瓶裝的水若在處理製作過程中,沒有做好品質管控,也可能會造成感染腹瀉。

4. 逛逛路邊攤如何?地方特產、異國風味的美食當前,可要先想想這些食品的包裝及衛生情形。

5. 吃水果。只食用有完整外皮,自己洗淨、去皮的水果。

6. 預備幾包ORS(口服脫水補充液)或請教醫師可用的醫藥及治療方法。

7. 別在休假時,又 “恢復疲勞”了!! 旅途勞累,容易使免疫力降低,若是國外旅遊,時差的失調更容易出現明顯的生理和生物化學周期反應,包含:體液分泌、腸胃蠕動,睡眠和消化不良等。長途的行程中,避免過量飲食、不抽煙或喝酒,適當的按摩、活動,都有助於減少不適。不匆促的旅遊安排,放鬆身心,才能獲得真正的假期休息及娛樂目的。

8. 預防性的服用益生菌,已被提出可減少病原對腸道的沾附而降低腹瀉的發生。

9. 疫苗的研發:奧地利已針對旅行者腹瀉研發疫苗,其報告顯示可有效防範達25%的旅行者腹瀉。但此類疫苗目前在國內還沒有被正式普遍使用。

結語

人體的免疫功能曾被討論是否會對引起腹瀉的病原體產生抗體, 雖然有學者回應表示其可能性,但是對於此抗體產生的過程需要多久時間,人體需要暴露在此類病原體的次數,及一旦抗體產生時,此免疫力會持續多久?這些問題至今仍未有明確的答案。國外研究報告所指出的疫苗,雖然還無法對旅行者的腹瀉提供100%的保護,但極可能大幅降低此病症的嚴重度。在此類疫苗還沒有被正式普遍使用前,旅遊前的準備,別忘了認識一下旅行者腹瀉的緣由,預防及處置的錦囊,才能確保愉快的旅程。

文章來源:彰化基督教醫院(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