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孩童的心臟雜音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8月27日訊】每次大規模的孩童健康檢查之後,總是有許多孩童被檢查出有心臟雜音而轉介到心臟專科門診要求作進一步檢查,確定是否罹患心臟疾病。看著這些憂慮的父母親以及茫然的學童,不禁讓我們覺得是否對於大眾的衛教還不夠呢?

心臟雜音確實是轉診到心臟專科門診最常見的原因,藉著詳細的聽診、病史的分析、完整的身體檢查,有經驗的醫師可以相當有把握的區別是否為功能性或是病態性的雜音。根據文獻報告,有高達百分之二十至五十比例不等的兒童可被發現有功能性雜音,而如何鑑別診斷、如何衛教,均是相當重要的課題,值得我們深入分析。

最常見的功能性雜音,係由Still先生於1909年最早提出,他發現在學齡兒童可於左側胸骨緣第三肋間聽到第二度以下的收縮期心雜音,其聲音相當悅耳,類似海鷗的叫聲,且僅於心臟週期中收縮早期聽到。乍看「功能性心雜音」這個名詞,一般人不易瞭解其臨床意義,故有人以「無害性心雜音」稱之。此外「生理性心雜音」亦是其相同的意義,最近更有人以「正常心雜音」稱之,以符合其臨床之特性。

功能性心雜音產生的確實原因,不易得知。根據文獻的報告,其雜音可能源自血液於心收縮期經過肺動脈瓣而產生振動共鳴的現象;亦有可能左心室出口處生理性動態收縮而造成左心室出口生理性的狹窄。由於其心臟解剖結構完全正常,且不會發生任何後遺症,故父母親一旦得知孩童被發現有功能性心雜音,務必不要擔心;不需限制任何活動,且由於其並非心臟疾病,心內膜炎的預防亦完全無必要。

學童的健康檢查是最常發現孩童是否有功能性心雜音的時機,此外發燒、貧血的時候,有些孩童亦會被發現有心臟雜音,此乃由於心跳加速,左心室心輸出量加大,而形成之現象,此亦與臨床文獻報告功能性心雜音之孩童其心臟超音波檢查左心室的心輸出量均明顯高於無功能性心雜音者之結果相吻合。因此我們相信功能性心雜音是一動態性心臟生理變化產生的結果,而非心臟結構缺陷功能異常產生的現象。

總而言之,功能性心雜音是一孩童生理成長過程暫時現象,父母親宜把這類孩童視為「正常」不需過於擔心,過度保護,甚至限制活動均是不必要的。隨著幼兒成長,進入青春期後心臟雜音自然就消失了,因此何需擔心呢?

文/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