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重回古早味 尋找幸福的味道

余璧如(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當心累的時候,需要安靜

當身體累的時候,需要休息

當食物已充滿許多不切實際的糖衣時,

就讓我們想想古早味

身為醫院營養師數年,發現自己有職業分身的現象。對外實在不太喜歡承認自己的職業,因為很難滿足大家對食物或身材神奇療效的嚮往,在盼望的眼神中,無法回答很霹靂的答案時是很無趣的,我只希望可以隱藏在人群中,當一位逛食物和買東西的簡單消費者。

但在醫院中我總是很高興介紹自己是營養師,此時病人的線條會呈現較柔和的狀況,因為我們談論的都是溫暖熟悉的話題,而且不會有尷尬的場面,因為食物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橋梁,我喜歡和病人談論的問題是──回家後你最想吃什麼?本來覺得很簡單的問話,但發現病人總會停頓一下,似乎在搜尋某種記憶,常聽到的答案不是山珍海味、大魚大肉,而是常見的清粥小菜,還有那份食物帶給人的特別記憶。

不禁納悶食物對人的意義是什麼?除了維持生命以外,食物還扮演許多不同的角色。社交、紓解壓力、撫平心理及身體的創傷,在失去健康後更是一種仙丹靈藥,可以搜尋幸福味道的線索。

有段時間一直在蒐集有關食物的文章、影片或是食譜,但可以回答的人卻不多,或是在生活中已不復記憶,為什麼現在會如此像是斷了線的雜亂,太多變動且忙碌工商業型態的轉型,生活已經精簡化到三餐都不需要自己製備,甚至不知食物的原形到底好不好?

小孩子覺得花生是長在樹上,西瓜是在瓜棚下,已不是新鮮的笑話了,分不出小黃瓜和大黃瓜的爸媽也不在少數。就算身為營養師的我,也覺得自己嘴巴說的菜比煮得好吃,「離食物太遠了」一直是生活中的警訊,花點時間去認識由嘴巴吃下的東西,是健康的第一步。

大部分人回答大多是太忙、太麻煩了。但我竟然有如傳教士一樣的希望大家可以靜下心來吃一頓飯或只是做一道菜,如同古時候一樣的慎重,花時間準備,原因不是為了簡單的裹腹而已,或許這也是一種記憶的存款;小時候總是想各種理由去菜市場,如同一件大事,因為可以看到許多新鮮的事物,總是興味盎然看著各式各樣的東西,媽媽總會問一問:寶貝,今天想吃什麼?然後說出自己的願望,看到媽媽為自己挑選想吃的東西而感到高興,然後幫忙媽媽切洗、烹煮,順便把在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再敘述一遍,妹妹像小跟班一樣不停附和:「我也有喔!」

喜歡一樣食物,是因為有一種濃濃的情感,或許那可能是以後尋找幸福的記憶。

另外,了解食物來源和製造過程,會有一種知道自己在吃什麼的篤定,這樣無論在修正飲食或選擇食物,才有一定的依循。離食物遠了,對自己所吃的就越不了解,那麼人云亦云的結果,只是收集越來越多的食物偏方和神奇療效,但是很快的又有另一個食物話題出現,所以營養師的工作,有些部分像現代神農氏,看看和品嘗許多不同的食物或食品,然後分析講解。

但漸漸的越來越無法忍受這種包裝過的糖衣,如果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希望,而對食物或食品包裝美麗的話題,只為了賺取背後的暴利,那麼應該覺醒的或許是消費者本身,食物在求得溫飽以外,你真正盼望的是什麼?如何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生活方式,那麼回到「古早味」吧!盡量的認識食物,吃出食物的原味。

文/余璧如(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