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尿路結石

文/家庭醫學專科醫師張文華(摘自家庭醫師小站)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0日訊】尿路結石(urolithiasis)是指尿路系統中出現不易溶解的結晶物,這些結晶物經累積堆砌而形成結石。所以尿路結石可以出現在尿路系統中的任何地方,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

好發因素

從統計資料發現,有些人及有些時候比較容易尿路結石。這些因素包括:

1.體質:結石個案常有家族聚集的現象。有結石家族史的人,罹患尿路結石的機會是一般人的三倍。不過,到底是遺傳體質因素,還是生活習慣相近造成?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2.性別及年齡:結石較常發生於中年人,小孩及老人較少見。男性尿路結石的機會大於女性,原因不太清楚。

3.職業及生活習慣:長時在高溫環境工作的人、平常不喜歡喝水的人、喜歡憋尿的人、長期臥床的人,都比較容易罹患尿路結石。

4.疾病:高尿酸血症、副甲狀腺機能亢進、因手術或是外傷致尿路狹窄的人、膀胱憩(diverticulum)或尿道憩室的患者、經常泌尿道感染的人,都是尿路結石的高危險群。

5.氣候:夏天流汗較多,尿量相對減少,因此尿中沈積物的濃度較高,會增加結石的機會。

大部份的尿路結石沒有症狀

尿路結石時不一定會疼痛,會不會有症狀和結石的大小、位置、是否引起阻塞、是否併發感染有關。事實上,約80%的尿路結石是沒有症狀的,而且會自行排出。其他的20%可能會有如下的某些症狀:解尿酸痛、頻尿、有尿意但尿不出、尿血或顯微血尿、腎絞痛等。

小於0.5公分的結石可能沒有症狀,而且可能自行排出。當結石較大,卡在輸尿管時,會導致尿液無處渲洩,腎盂被撐大而引起腎絞痛。結石卡在尿道時會引起會陰部的疼痛,以及有尿意卻解不出尿的不適。結石在往下排放的路途中難免會刮傷尿路系統,引起尿血或是顯微血尿。當併發尿路感染時,頻尿、小便疼痛、及血尿的情況都可能加劇。感染厲害時可能引起發燒。尿路阻塞的問題若持續存在,可能導致腎功能異常,甚至腎衰竭。

草酸鈣結石最常見

就尿路結石的成份而言,含鈣結石佔80%以上。最常見的是草酸鈣結石,其次為磷酸鈣結石。常和泌尿道感染有關的磷酸胺鎂結石,佔約一成,常長得較快,甚至長成鹿角石,塞滿整個腎盂。尿酸結石則最少,佔不到一成。不過,隨著國人肥胖及高尿酸者越來越多,可預期地,尿酸結石的比例可能將越來越高。

大部份患者僅需保守治療

當結石小於0.5公分時,日後自行排出的機會很高。若沒有不適症狀,可試著多喝開水,多運動,然後追蹤檢查,暫且不需進一步的治療。當尿路結石患者有如下之情形時,即需接受積極的外科治療:

1.結石大於0.5公分:較大的結石自行排出的機會不高,留在體內可能越長越大,增加日後處理的麻煩。

2.經常泌尿道感染:尿路結石和泌尿道感染常互為因果,反覆泌尿道感染會讓結石長得更快;而結石不除,一但成為感染源,將導致反覆性的泌尿道感染。

3.造成尿路阻塞:長期的尿路阻塞一定會影響到腎功能,需要進一步的治療。

4.腎絞痛厲害,無法以藥物控制時:基於人道原則,藥物無法有效解決疼痛時,即需進一步處理。

5.只剩單一腎臟者:應該給予較積極的處置,以免僅存者的功能也受損。

腎結石的外科治療主要包括:體外震波碎石術、內視鏡體內碎石術、及開刀取石三種。體外震波碎石術門診即可進行,不需住院,通常是首選的治療方式。不過,並不是所有的結石患者皆適用。內視鏡體內碎石術通常需住院施行。是不適合震波碎石術者的第二選擇。有些結石,如巨大的腎內結石或是鹿角石,唯有開刀才有辦法順利取出。

預防重於治療

尿路結石的發生和體質及生活習慣有關,所以很容易一發再發,唯有奉行以下的原則,才能減少尿路結石產生及再發的機會:

1.多喝水,多上廁所,不憋尿。

2.少喝咖啡、可樂、茶、汽水等含高草酸的飲料。

3.積極控制及治療高尿酸血症,以免產生尿酸結石。

4.不要吃得太鹹:太鹹的飲食會導致尿鈣的分泌增加,增加含鈣結石的產生。

5.經常運動:運動可促進輸尿管的正常蠕動,減少結石沈積。

6.有泌尿道感染時需徹底治療,以免慢性泌尿道發炎,形成感染性結石。◇(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