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改變人生,只要1秒(2)

盧蘇偉∕國內外知名潛能整合專家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沒有一顆平靜和喜樂的心,再努力做些什麼都是多餘的。

「如果你對幸福和快樂有些期待,那麼你就要真誠的面對自己,否則,我們所有努力,都改變不了什麼。」

「我錯了嗎?」

惠婷媽媽從小到今天的習慣,只有對和錯,這不是對或錯,這是一種了解和覺察。了解我們要的和我們努力的是無關的,並不是我們不要孩子用功讀書或是努力工作,而是了解我們要的幸福和快樂和它們無關。

我們不論今天身處何處,只要我們能了解,幸福一直都在我們身旁,等待著我們的相遇。快樂是一種注意力的轉移,只要輕輕的調整一下我們的視線,我們就會看見快樂所在。

「如果你經歷了你爸媽的一生和你自己幾十年的生命,仍不能了解到,我們不需要這麼的忙碌和緊張,我們可以放輕鬆,一切其實都是很好的緣遇和安排。」

惠婷究竟有什麼問題呢?惠婷媽媽詳列惠婷帶給她的困擾和麻煩,如惠婷不夠細心和專注,經常都會粗心犯一些不該犯的錯,東西也常不歸定位,做事不夠盡力。惠婷的媽媽希望怎樣呢?

「她有能力可以更好,為什麼不要求她呢?」

「惠婷已經是很好了,為什麼要她把自己的快樂和健康賠進去,踏進一個完美的泥沼呢?」

惠婷的媽媽否認她要求完美,她認為她對惠婷的要求是合理的。我於是提到我家也有一個考上第一志願高中的孩子,他常忘記帶便當,悠遊卡和錢包也經常忘了帶,功課更不用說,漏東掉西的,考試會劃錯卡,該考好卻掉到班上的尾巴,頭髮更是讓我頭皮發麻,常故意弄成一頭亂髮,冬天不穿保暖內衣,卻又每天猛打噴嚏。

但我常和我太太彼此提醒,沒有一件是我們的事,放輕鬆,我們的提醒和操心愈多,孩子就會愈無能。

惠婷的媽媽卻不這樣認為,在上次作業中,她很認真的詳列,惠婷曾經發生過最嚴重和最讓她受不了的事,惠婷曾多次輕生,而且有自殺準備,還有她的日記,她討厭她自己,她很想快點長大,逃離這個家。

惠婷媽媽認為這是她的大姨給她不好的影響。惠婷媽媽帶惠婷看精神科,醫生認為惠婷有憂鬱症,要長期服藥,惠婷卻常把藥沖進馬桶。

惠婷認為自己沒有病,有病該吃藥的是她媽媽。這個家最大的問題,就是過度緊張的媽媽和一個只知工作的爸爸。

「這不嚴重嗎?」

我忍不住哈哈大笑,在台北或台灣,甚至於在世界上的大都市,哪一個家庭不是這樣的呢?大部分人都有憂鬱症的傾向,工作和課業壓力,讓每一個人都想要死掉算了,可是大部分人都勇敢的爬起床,繼續的工作和上學,繼續努力的擠進中產階級的窄小空間。

惠婷有什麼不正常呢?以社會的觀點來看,她只是有點自我調適不足而已,她需要一點點協助。

我同意惠婷的看法,惠婷媽媽才需要看醫生,因為她製造了惠婷所有的緊張和壓力。

惠婷媽媽否認了自己的問題,因為她的父母就是這樣教導她的。每一次考試,如果沒有一百分,不是挨打,就是罰跪和關廁所。

孩子能不要求嗎?她有錯嗎?她沒有打過惠婷,最多罰她面壁,錯一分罰站十分鐘,自己寫悔過書,自己檢討,她錯了嗎?

「我對孩子的要求是六十分,多一分給一顆巧克力糖。」

「難怪你的孩子會粗心大意。」

做錯是應該的,這樣才有多一次練習的機會,沒考好是好的,孩子才可以多練習還不懂的地方,考試的目的不是要挫折孩子,而是讓孩子知道哪裡還有不會的。

真正的考試只有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和大學聯考,其餘都是為這兩次聯考所做的練習。

生活中孩子一再的犯錯,他才會一再的有學習機會。忘了帶東西,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沒帶便當,就去福利社買東西吃,沒帶車票和錢,向別人借一下就好,如果都不行,坐計程車回家,再打電話請爸媽下來付錢,爸媽如果不在,向管理員或鄰居借一下不就好了?有什麼需要擔心的?

「我們家可是女兒,這社會有很多陷阱,很危險的。」

是的,沒錯,兒子和女兒的確不同,但也沒有理由過度的緊張。台灣的治安雖然有許多人不是很滿意,但綜觀全世界,台灣的治安是在水準以上。

我們只要在一定範圍內關心,而把我們無法掌握的交給上帝,因為再多的操心都是有限的,把我們自己照顧好,讓我們充滿著愛與希望的喜樂,並分享我們的喜樂給我們的家人和學生、家長,我們用珍惜的心體會和學習,用感恩的心領受和自我提升,人生的煩惱雖多,但沒有一件會讓我們困惑。

「也不要理會惠婷經常重複出現的情緒困擾嗎?」

惠婷媽媽拿出她寫的好幾張惠婷的問題,密密麻麻的字,惠婷的確有一些困擾,但我們可以改變和決定的是什麼呢?就是改變我們過去讓自己和家人痛苦和不安的習慣。

我們習慣預告痛苦和災難,我們不相信自己的未來是美好的,我們焦慮我們不夠好,不夠完美,所以,我們讓自己身陷痛苦的深淵和泥塘。

只要改變自己負面思考的習慣,我們就能看到陽光和希望,一旦我們改變了,世界就會跟著改變。

惠婷沒有任何的問題,她是被媽媽焦慮和不安牽動的傀儡,媽媽喜樂了,她自然就會正向和積極思考。

「真的是這樣嗎?」

看著惠婷媽媽疑惑的眼神,我再次要她回想她父母在她成長過程中緊迫盯人,帶給她的痛苦,最後讓她身為父母時手足無措,只能延伸原生家庭的文化和風格,並繼續著這樣的痛苦。

「我經歷過啊,但我沒有像惠婷這樣的失控和失序。」

「你願意再經歷一次孩子的成長過程嗎?」

每天除了功課,就是一堆才藝課,練不完的琴,寫不完的評量,我們不知道窗外的陽光是如何的溫暖和絢麗,只知道功課永遠做不完。

卓越和成功是人類追求的目標,但如果沒有愛,沒有夢想,沒有深刻的挫敗,沒有在孤單寒夜中的堅持,沒有過徹夜的狂歡,人生怎麼會有豐富和精采的回憶呢?

「給孩子為自己努力和決定自己的空間和時間,惠婷現在所經歷的一切會是她未來很棒的資產,也給她一個全新的開始,別再做過去父母的傀儡。」

惠婷的媽媽不再質疑我,只是沈默不語的彷彿和自己對話著。

我再拿剛剛的問卷給惠婷媽媽填寫,請她重新給自己一個不一樣的答案。我把兩張問卷放在惠婷媽媽的面前,第一張她的分數是九十五分,第二次作答,她的分數是三十五分,這是焦慮的指數,她也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輕鬆和舒坦。

人不需要樣樣一百分,給自己六十分的標準,自己好過,家人也才會好過。

結束會談,在離開前,惠婷媽媽向我要作業。我告訴她這個星期的作業,就是把自己全心全力照顧好,並隨時提醒自己保持著微笑和喜悅,尤其在面對惠婷和先生時更要時時提醒自己,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要帶著微笑以對。

改變,從這1秒開始:我們習慣把自己痛苦和焦慮的責任,推給我們最親密的家人,認為都是他們不夠好,不夠認真和用心。

放輕鬆,他們已經很棒了,因為所有的問題都來自於你自己的信心,請相信生命是個恩典和禮物,也請相信任何事的發生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當你全然的相信,你就不再擔心和焦慮,這個世界就可以恢復平安和喜樂。@(本文結束)

摘編自 《關鍵1秒 》 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