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特別收錄 認識胰臟癌

當精神科醫師變成病人家屬(4)

吳佳璇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認識胰臟癌 臺大醫院內科部及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 邱瀚模

自從烹飪大師傅培梅與素有點子王之稱的前教育部長吳京相繼因胰臟癌過世後,引起很多民眾對胰臟癌的關心。

日本昭和天皇與著名義大利作曲家亨利.曼西尼(Moon River和頑皮豹主題曲的作曲者)也因罹患胰臟癌過世。

而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自二00四年切除胰臟腫瘤,至今仍在抗癌路上勇敢前進。

很多胰臟癌病人的家屬也很好奇:罹癌的家人常常是生活非常規律,沒有抽菸、喝酒等不良習慣的模範生,為什麼會得到這種病?而且為何剛診斷就被醫師告知已經是末期了?

最近參加健康檢查的朋友,更不忘在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時,提醒我們醫師「胰臟有沒有問題?有沒有長東西?」在日劇《白色巨塔》當中,內科醫師裡見脩二診斷出鵜飼教授診斷為胃癌之病例其實是胰臟癌,可見這個疾病在臨床上診斷的困難度。

這個器官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但對於它的位置與功能卻又說不大上來;胰臟這個器官,對於一般民眾甚至臨床醫師,似乎一直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

胰臟在哪裏?胰臟在人體的功能是什麼?

胰臟位於胃的後方,是一個長約二十公分的細長形器官,右側被十二指腸所圍住的部份稱為頭部,左側與脾臟相接部份稱為尾部,其間則稱為體部。

胰臟的主要生理功能分為內分泌與外分泌兩部份,前者主要藉由胰島素與升糖激素的分泌來調控血糖,後者則分泌胰液至十二指腸中,幫助含脂肪食物的消化。

由於它的解剖位置位於人體的後腹腔,上方又被胃所覆蓋,一般的檢查很難一窺其全貌,即使是腹部超音波,也常常受到胃內空氣或皮下脂肪的干擾,無法從頭部至尾部做一個很好的掃瞄。

什麼是胰臟癌? 有什麼症狀?

胰臟的惡性腫瘤有超過百分之九十發生自外分泌細胞,也就是一般人所稱呼的胰臟癌(胰臟腺癌),至於賈伯斯所患的則是罕見的神經內分泌細胞癌。

根據衛生署二00九年的統計,二00八年臺灣每十萬人口有四.七人死於胰臟癌,名列癌症十大死因的第十名(男性第八名,女性第七名)。

它的症狀往往不太明顯,許多病人以輕微腹痛或背痛來表現,如果腫瘤長在胰臟的頭部,則可能因阻塞膽管導致黃膽。

有時也會因胰臟癌導致糖尿病,如果先前無糖尿病病史,超過六十歲才發生糖尿病,或糖尿病的控制情況突然惡化,也必須警覺有無胰臟癌的可能。

胰臟癌怎麼診斷?有哪些檢查的工具?一般健康檢查可以篩檢嗎?

臨床上,胰臟癌多半在發生時就已經進入較晚的病期,無法根治。主要理由有二:

其一是它的病程太快,二來它又不像大腸癌有所謂的前癌病變(大腸腺瘤性息肉)可以藉由篩檢及息肉切除早期預防與治療,往往一發生就來勢洶洶,無法阻擋。

過去一年當中,在臺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所篩檢出的胰臟癌共有四例,除一例為特殊型的囊狀胰臟癌(生長較慢)以外,清一色都已經進入晚期,甚至已經有其他器官的轉移。

反觀我們所篩檢出的大腸癌當中,幾乎有一半是早期大腸癌,內視鏡切除或外科手術後即可痊癒,其餘也多半侷限在大腸而尚未有轉移現象。

因此可以說胰臟癌本身的特性,決定其篩檢與早期診斷的困難度與疾病發現時的期別。

此外,雖然血液中的CA1 – 這個腫瘤指數(tumor marker)常被用來當做胰臟癌的腫瘤標記,但是不論其敏感度與專一性都不理想,同時也會受到膽結石、個人體質和年齡的影響,以目前的臨床資料顯示,尚難稱之為良好的篩檢工具。

電腦斷層(CT)檢查雖然可以看見整個胰臟,但是很小的病灶仍不易觀察,檢查本身的輻射曝露亦限制其做為篩檢的工具。

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檢查則藉由膽管型態上的異常來診斷胰臟癌,但因其輻射曝露、術後胰臟炎以及高侵入性等特徵,使其無法做為篩檢的工具。

內視鏡超音波則定位在體外式超音波篩檢出疑似病灶後,進一步之精密影像學檢查,必要時亦可以藉由細針穿刺術來進行組織學採樣與診斷。

雖然它有無輻射曝露以及可以病理診斷的好處,但是仍具侵襲性,並不適合做為篩檢工具。

近來發展出核磁共振膽胰管掃瞄可以不需輻射曝露,也不需侵入人體就能觀察胰臟的型態,惟受限於其冗長的檢查時間與昂貴的成本,也不是一個篩檢的好工具。

近來正子斷層掃瞄(PET)蔚為風氣,但是在胰臟癌診斷的成績各個院所有別,大致也只有七成左右的敏感度與專一性,而談到對於早期胰臟癌的敏感度與專一性,恐怕就比這個數字更低了。

由於其成本比核磁共振掃瞄還昂貴,較適合做為胰臟癌術後追蹤的工具。

胰臟癌怎麼治療呢?目前的治療成績如何?

目前的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外科手術又依其目的區分為二:根治性手術(也就是十二指腸、胰臟與胰管全切除手術)與姑息性手術。

當胰臟癌仍侷限在局部且尚未侵襲到鄰近的大血管時,可以考慮進行根治性手術;但是倘若腫瘤已經侵犯到鄰近的器官或造成十二指腸阻塞以及黃膽時,手術的目的就以減輕症狀為主,稱之為姑息性手術。

目前臨床上所發現的胰臟癌約只有百分之二、三十的病例適合根治手術,且十二指腸、胰臟與胰管全切除手術本身發生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率並不低,加上術後復發率極高,因此長期預後並不理想,術後五年存活率大約是百分之十五到二十。

至於化學治療,目前使用5-FU、健擇、益樂鉑錠,甚或合併使用標靶藥物Erlotinib,治療成績與延命效果仍難令人滿意,國內外也有開始嚐試以合併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之嚐試,其結果仍無法得知。

胰臟癌會遺傳嗎?它有什麼危險因子?

雖然國外有文獻報告抽菸、喝酒、糖尿病、高齡化、慢性胰臟炎以及脂肪攝取過量等為胰臟癌的危險因子,但是目前為止尚無非常明確的定論。

好發的年齡約在六十至七十歲左右。除此之外,就目前所知,胰臟癌並無明顯家族遺傳的傾向。因此臨床上我們也很難像大腸癌或乳癌一般鎖定高危險群來進行篩檢。

結語

雖然目前胰臟癌的早期診斷與治療仍有待突破,我們也希望在步入後基因體時代之後,能在診斷與治療上能有所突破。

(本文改寫自原載於二○○五年臺大醫網之〈淺談胰臟癌—從名人的死談起〉)

實用閱讀:癌症照顧實用網路與延伸閱讀

推薦網站

網路上的癌症資訊數量驚人,然而許多資訊不僅實證基礎全無,甚至以訛傳訛,造成癌症病人與家屬極大的困擾。

以下是我在母親病後及癌症醫院服務期間,較常造訪之政府機構與非營利組織網站。

中文網站:

1.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臺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 http://www.nhri.org.
tw/NHRI_WEB/nhriw2001Action.do?status=Show_Data&uid=20081208673 84
4090000,可找到本土的癌症治療指引,以及合作醫院正在進行哪些臨床試驗。

2.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癌症防治組 http://www.bhp.doh.gov.tw/BHPnet/
Portal/Them.aspx?No=200712250030,可以搜尋相關法令與核可醫院名單(包括乳癌、口腔癌確認診斷與照顧,以及安寧及居家照護);另有健康九九衛生教
育網 http://www.health .doh.gov.tw/EducZone/edustruct.aspx?Type=B,目前有143張防癌衛教單張。

3. 臺灣癌症資訊全人關懷協會 http://www.totalcare.org.tw/index.php,成立於2006 年,現任理事長為謝瑞坤醫師,希望成為以華語提供華人地區癌症病患及家屬面對疾病時,所需資訊和線上諮詢協助的平臺。網站架構相當完整,部份資料尚待建置。

4. 財團法人臺灣癌症基金會 http://www.canceraway.org.tw/index.asp,成立於1997 年,以防癌為主要訴求。目前董事長為王金平先生,副董事長為中央研究院彭汪嘉康院士。

5. 臺灣癌症防治網 http://cisc.twbbs.org/index.php,成立於1997 年,以提供醫療人員最新資訊及訓練,社會大眾及病患充足的衛教知識,達到提升癌症醫療環境為宗旨,提供免費諮詢、電子報及〈癌症新探〉季刊。

6. 癌症希望協會 http://www.ecancer.org.tw/default.aspx,成立於2002年,有多處實體服務據點,提供病人及家屬教育與成長團體,關懷父母罹癌的子女,並輔導成立癌友俱樂部。

英文網站:

1.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http://www.nccn.org/index.asp,各類治療指引與藥物資訊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網站上可同時搜尋到中國、日本與韓國等地專家,根據NCCN英文版所修訂的本國治療指引。

2.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Inc, http://www.cancer.org/docroot/home/index.asp,資料完整豐富,包括北加州華語分會。

3.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http://www.cancer.gov/,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官網。雖是學術機構,卻十分便民,許多資訊都分成專業版與一般民眾
版。

4. International Psycho-oncology Society , http://www.ipos-society.org/about/news/
news.htm,國際腫瘤心理學會官網,可以找到病人支持團體、疼痛處理與安寧照護相關機構(所在地多為英語系國家)的連結。(以上連結搜尋日:2009 /7/19)@(本文結束)

摘編自 《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當精神科醫師變成病人家屬》 夏日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