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重建中國文化精神 學者:必從自由開始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柏年台北報導)知識分子的良心,永遠是大時代追隨的方向。3月29日下午,台海兩岸知識份子有機會共聚一堂,台灣的金恆煒、大陸的楊小濱、沈戎,還有美國來的大陸評論家伍凡,在袁紅冰的主持下,展開一場精采的對話。

金恆煒首先發言,他認為目前台灣人深受日本思想影響,對於西方的民主概念,還停留在古典理論、理性主義對於民主的定義:「權力來自於人民。」他比較贊同熊彼德所提:「民主就是爭取選民的選票取得勝利」,如此說法在世界廣泛承認,卻罕見有人在台灣擁戴這種務實理論。

旅澳學者袁紅冰教授則表示,政治問題需與文化觀念作一釐清。政治文化僅是人類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而中國自由文化是多元的,絕不僅僅只有政治或者新儒學。

大陸學者沈戎回應,他認為中國文化並不僅有儒家而已,最精髓、最為民眾認同的思想,應該是道家文化。他並以南韓的民主狀況,回應金恆煒先生:儒家思想也可力行民主統治。

他認為,中國問題不在中國文化,而在執政者。因為老百姓奉行的是道家文化,習慣順其自然,所以唯政府之命是從。

「比較北韓與南韓的不同,也就在於執政者不同。只要政府願意實施民主,他就可以民主。民主是普世價值,大家都知道這是好東西,但是如果執政者把持權力不放,人民願不願意為其付出代價?」這是沈戎所提出的疑問。


金恆煒(攝影:林仕傑/大紀元)

中國自由文化的探索

楊小濱教授觀察從五四運動、魯迅文學、到毛澤東統治,看到的是非常西化與絕對主體性的話語體系。這種不容分說的表達方式,使被接受的人不能懷疑、只有接受;而個體如何從這種鐵板一塊的話語體系,尋找縫隙與力量的話語體系,也是我們可以關注的文化部分。因為只有當質疑的力量存在時,民主才可能實現。

與會學者並探討到知識份子角色,是否應該與政治關係聯繫緊密,或應該獨立於黨派之外?基督教精神原罪形成西方民主的根源,或是神權思想反而抑制民主?

袁紅冰最後做一結論:沒有自由就沒有文化,沒有寬容的精神,就沒有多元文化。中國自由文化必須建立在自由的前提。這是一切討論中國文化精神的基礎。


楊小濱(攝影:林仕傑/大紀元)

評論家伍凡的看法

伍凡評論家也提出他的看法:他認為今天台灣學者是西方經典的學院派,另外一派是是大陸的實際派。他說:「在我看來,用西方的經典派看中國問題沒有一個準確的,沒有一個真正的外國通是可以把中國問題搞懂的。」

伍凡舉哈佛大學的中國通教授為例說明,臨死前把他所有的書燒掉,寫了一本新中國歷史,因為六四之後改變他所有的歷史觀。伍凡說自己經歷過五四年代、各種改革,一直到文化大革命,80年代才離開中國;這期間可以看到老百姓對共產黨的態度一直在改變。60年代時死了4千萬人,老百姓沒有任何人反抗。

但是現在中國老百姓要求維權,每年超過10萬起,喊出打倒共產黨的口號。他們很清楚要求:「你這個官員貪汙、把我的土地、錢財拿走,我要求監督你這個政府,改變這個制度。」

因此老百姓是渴求民主的,簡直是揭竿而起。他們要求第一是自由,第二是民主。但因為共產黨迫害力量太大,所以目前還無法匯集成一股力量。這不是中國的文化可以解釋清楚的問題,是他從實際狀況觀察到的結論。

他強調民主有其需求與市場。老百姓要的是把官員請下台,關進監獄。許多文化低落的百姓並沒有深厚的文化支持背景,但是他們的訴求非常簡單;至於用什麼程序,那就是技術問題了。◇(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