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認識鉤端螺旋體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鉤端螺旋體」在微生物學上的分類,是屬於細菌類的一種。鉤端螺旋體感染好發於夏末秋初,在以往農業社會裡,鉤端螺旋體的感染又稱之為「稻熱病」;顧名思義,其主要是發生在種稻收禾的農夫身上,而其主要傳染源有豬、鼠類、牛、羊以及狗。

鉤端螺旋體主要經由個體破損的皮膚或黏膜侵入人體。由於水災氾濫,必然使得豬糞尿液排泄物直接被洪水沖入河川,甚至侵入飲用自來水源供應系統中,而倘若赤足涉水或防洪的工作人員的皮膚不幸被刺傷,更會增加「鉤端螺旋體」的感 染。

「鉤端螺旋體」感染的潛伏期約在10天左右,罹患者在早期通常都會呈現高燒、畏寒、頭痛、眼結膜充血、筋骨痠痛(尤其是腓腸肌最感到劇痛以及壓痛),以及伴隨著某些非特異性的胃腸道症狀,其中包括有食欲不振、噁心以及嘔吐,而罹患者或許亦出現淋巴腺腫大的表徵。

某些個案在早期則呈現類似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或傷風)的症狀。在臨床上,幸運的罹患者或許在一個星期左右其體溫會逐漸下降,而少數個案則在高燒後逐漸衍生劇烈頭痛、強迫性嘔吐以及頸項僵硬等導致腦膜炎的表徵;此外,某些嚴重個案在持續高燒3至7天左右,則進一步衍生黃疸、皮下出血、鼻出血、血便以及「肝脾腫大」的現象,最後因衍生肝衰竭合併出現肝昏 迷。

在臨床上,某些類型的「鉤端螺旋體」或許主要呈現肺呼吸道的症狀,而有咳嗽、咳血、胸悶以及呼吸困難(如出血性肺炎)的症狀及表徵,而極少數個案則在危險期時出現腎衰竭的併發症。

因此,民眾在疫區中發現有上述的症狀及表徵,則要特別提高警覺,而必須要立即就診,並接受某些特定的檢測,如血清鉤端螺旋體抗體或其DNA檢查,甚至可以將「鉤端螺旋體」培養出來。

在災區的民眾切勿赤足行走在汙水中,而務必穿上高統長靴,甚至更應進一步做好保護皮膚免於擦傷的預防設施,如在上下肢搽抹某些皮膚保護劑(松節油或凡士林);而一旦感染上「鉤端螺旋體」,則應立即接受青黴素的治療,而對青黴素過敏的罹患者則可以改服用紅黴素。事實上,鉤端螺旋體感染是一種自限性的感染性疾病,死亡率並不高,絕大多數的罹患者在經過大約一個星期的治療後都可以完全痊癒。◇

轉載自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