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衝擊
一項新分析指出,美國仍是亞洲最強大的國家,它擁有強大的軍事能力、防禦網絡和文化影響力。同時,受COVID-19疫情影響,在過去兩年內,中國的實力正不斷下降。
自從去年COVID-19(中共病毒,新冠病毒)的Omicron變種侵襲中國以來,中共清零政策,以及隨後的無計劃解封導致的疫情海嘯持續衝擊農村貧困地區的經濟。湖南農民表示,疫情對村裡經濟的影響巨大。也有人表示,在中共現任領導人治下,中國的生活變得更加難以預測。
隨著北京取消旅行限制,中國富人正在加速移民,他們將現金投入海外的房地產和資產,可能會導致1500億美元的資本外流。
國際上對中國商品的需求正在減弱,導致中國最大港口上海港的航運取消增加,進一步抑制中國經濟提振。與此同時,承運人因擔心沒有足夠貨物而選擇空運,放棄海運。
《金融時報》週二(1月24日)報導說,中國的銀行存款在2022年創紀錄地增加了2.6萬億元人民幣,但可能最終能轉為消費的連零頭都不到。
印度商業和工業部長戈雅爾(Piyush Goyal)表示,蘋果公司(Apple Inc.)的目標,是在印度製造25%的產品,這較去年的比重明顯提高。目前,蘋果約在印度生產5%至7%的產品。
有媒體報導說,大陸醫護人員為應付激增的COVID患者而長時間工作,但是工資沒漲反跌,而且還被拖欠,這些都跟地方財政沒錢有關。
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1月17日在瑞士達沃斯論壇上宣稱,「堅持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並談及「經濟增長與房地產業發展」、「防疫政策平穩轉型」、「共同富裕」等經濟話題,分析認為,這些涉及具體國情的內容與真實情況相悖,都是虛假命題。
儘管中共病毒(新冠病毒)疫情令中國經濟疲弱,但是有少數行業卻異常火爆,如今較為熱門的是殯葬業。
中國地方政府債務日益嚴重,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地方政府為了維持「清零」和常態化核酸檢測等,更令支出大幅增加。大範圍的生產停滯、房地產等支柱行業持續下滑,使多省地方政府入不敷出、債台高築,面臨崩潰邊緣。
中共醫保局1月18日公布2022年醫保目錄調整結果,並稱不會再和輝瑞就Paxlovid舉行專門談判。知情人稱,談判未成功是輝瑞報價距離底價過遠,網民熱議該藥美國、台灣都是免費。事實上,輝瑞給台灣的價格要比給中國的價格高出2.5倍,凡具有健保身分的台灣籍患者,全部免費。
2022年11月下旬,中國年輕人在全國各地高舉一張白紙,發起抗議清零政策的活動,要求自由。白紙運動成為習近平上台以來遭遇的最大規模公眾憤怒情緒。在習近平第三任期,也面臨對未來日益悲觀的中國Z世代帶來的挑戰。
伴隨著解除清零政策,習近平當局突然180度大轉彎,開始為經濟鬆綁,不再強調經濟的政治指向。不過,習當局的動作並不能讓人們安心。外國投資者擔心,圍繞著中共最高層念頭旋轉的中國經濟政策,不能再讓人信任。
中國2022年第四季度的經濟受到「清零」和房市低迷的雙重打擊,使去年中國的經濟增長數據下滑至近半世紀以來最低水平之一。
中共三年的「清零」政策重創地方政府的財政金庫。多個政府最近公布的2022年報告透露了其在抗擊COVID方面花費的巨額資金。其中,廣東省過去三年的防疫開支高達1468億元(220億美元)。
中共國家統計局16日公布數據顯示,2022年12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已連續16個月環比下跌。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持平或下降;一線城市同比上漲,二、三線城市同比下降。 分析認為,一線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上漲,不能代表市場熱度回調。整體樓市已全面入冬,樓市面臨問題不只是房地產問題,更多是對經濟收入預期問題。
中共上個月在毫無醫療資源準備的情況下突然放棄防疫措施,標誌著三年「清零」政策大廈的倒塌。分析人士認為,恢復企業信心和公眾信任以及與西方的緊張關係,是習近平面臨的三大困境,對習來說,2023將是棘手的一年。
根據兩項調查,越來越多外企開始將業務從中國轉移到越南、印度等鄰國,這表明了中共清零政策,已損害了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
一架737 MAX客機於週五(1月13日)在廣州重返天空。此前,這款波音公司最受歡迎的窄體機型在中國被停飛近四年。
大家好,歡迎來到《財商天下》的熱點資訊。今天的內容有: # 衛星圖顯示殯儀館湧巨量人潮 告別親人僅有2分鐘 # 1天2萬醫療費 染疫病患陷債務危機 # 中共政策飄忽不定 投資人不知所措 # 最糟糕情況還未到 世銀大幅下調今年全球增長預期 現在,我們就進入今天的熱點。 衛星圖顯示殯儀館湧巨量人潮 告別親人僅有2分鐘 在中共突然取消...
華爾街最新研究顯示,美國基金目前仍然和去年10月份一樣低配中國股票。儘管北京已經調整了清零政策,期待投資人回到市場,但當局過去的懲罰性政策已經給這些金主留下了創傷記憶。
儘管疫情依然是中國當前的一個焦點,而另一個趨勢正在悄然發生,長期來看,可能對中國的影響更大,即一向對中國製造下賭注的外國公司,正在著手準備將生產基地移出中國。
近日,中共官媒開足馬力宣傳支持民營經濟,聲稱隨著防疫政策放開,中國的經濟即將迎來復甦並恢復高速增長。專家認為,中國以投資為主導的增長模式正面臨嚴重的收益遞減,而這是中國經濟真正的挑戰。但中共沒有改變路線的意願,未來幾年其經濟增長將很低。 中共官媒宣傳民營經濟 專家:全球經濟環境發生變化 1月6日,中共喉舌央視在《對話》欄目邀請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張勇、京東...
荷蘭內閣近日決定,自1月10日起,從中國抵達荷蘭的旅客需要進行病毒檢測。只有結果呈陰性才可以進入荷蘭,否則需進行隔離。據悉,許多歐盟成員國都已對從中國入境者採取類似措施。
外媒報導,中共當局正討論今年以3.8萬億元的創紀錄規模,設置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配額,繼續讓地方發債以支持基建項目,並將今年財政赤字目標定在3%左右,高於去年的2.8%。此外,中共財政部近日釋放多個信號,防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強調堅持「中央不救助原則」,「打破兜底預期」,做到「誰家的孩子誰抱」。分析說,中共體制是靠權錢交易規則維繫的,一旦中央沒錢了,地方的忠誠...
《金融時報》週二(1月10日)報導說,在中共政策取消免費治療後,收窄的Covid-19染疫標準使索賠者陷入困境。
連日來,重慶中元匯吉藥廠、杭州艾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爆發大規模遊行示威,引起廣泛關注。分析認為,中共三年防疫清零政策,一夜之間催生了病毒檢測等暴利行業,但頃刻間又面臨砍單、關廠,導致社會問題叢生。
過去幾個月內,中共先堅守清零政策,隨後又欠缺規劃倉促開放導致疫情失控,嚴重打擊中國的消費市場。一些專家認為,中國未來一年的消費支出,可能無法恢復到2021年的水平。
愛爾蘭投資移民計劃(Immigrant investor programme,IIP)在2022年大受中國富人歡迎,在截至去年9月的九個月裡,來自中國的潛在投資者人數從2021年全年的243人增加了兩倍多,達到785人。來自所有國家/地區的申請達到創紀錄的812,幾乎是2019年創下的年度紀錄的兩倍。
隨著中共當局防疫政策轉向,近期官媒宣傳聲稱,市场已开始复苏,消费明显回暖。專家認為,2023年消费恢复並不樂觀。解封初期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很大,同時也不要高估居民消費的反彈力度。
共有約 2858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週五(4月2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結束了三天的訪華行程。此次訪問在關鍵爭議問題上進展甚微。中共外長王毅在會面期間,在多方面試圖將責任推給美國,布林肯則一一予以反駁。